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山东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flow phenomenon CSFP)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因胸闷、胸痛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汉族患者625例,以其中造影未见明显病变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IMI帧计数法(TIMI Frame Count, TFC)分为慢血流组(36例)与正常血流组(23例)。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水平等项目。测定所有入选病例的ALDH2基因型。由2位经验丰富的介入医师读取所有入选病例的冠状动脉TFC,包括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LAD)、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 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根据Gibson等[1]的研究将大于任一冠状动脉正常血流速度的2个标准差[LAD (36.2±2.6), LCX (22.2±4.1), RCA (20.4±3.0)]定义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ALDH2基因多态性及TFC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平衡混杂因素,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 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1.慢血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比较,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慢血流组的年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2.两组病人的LAD、LCX、RCA的TFC进行比较后,慢血流组病人的三支血管TF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3.慢血流组中共有16例患者基因发生突变,而正常血流组则有4例发生突变。慢血流组中基因型的突变率为44.44%,正常血流组中基因型的突变率为17.40%,对两组病人之间的基因型突变率进行比较,慢血流组患者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84 P=0.032)。4.以ALDH2基因型、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家族史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慢血流现象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LDH2基因突变型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0R=2.322、95%CI 1.084-4.974,P=0.021)。5.所有入选病例均随访半年,随访期间,慢血流组有5例患者因心绞痛再次发作入院,而正常血流组无1例心脏事件发生。结论1.ALDH2基因突变者可能更易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2.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更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