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务是广大农村青少年群体获取先进文化知识、丰富精神内涵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青少年综合文化素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广大农村形成健康文明的良好风气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农村和城市公共服务发展的失衡,农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众多欠发达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六安市裕安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区,是个典型的人口大区、农业大区,2014年外出务工人口22.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7.3%,与安徽省农民工所占人口比重27%基本相当,留守青少年数量多,对研究农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通过对六安市裕安区乡镇农村的调研,发现该区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低,学校文化阵地开展活动少,新媒体有效影响不足等问题。经过调查与分析,在该区,青壮年大量外出造成农村文化人才缺乏和家庭文化资本投入减少,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投入不足,文化供需之间存在的巨大结构性缺陷;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出现建好了无人管理,不向青少年开放的现象:青少年文化阵地相关建设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建设内容相互重叠,一些单位没有实质投入;政府部门一定程度上重视硬件,忽视软件建设,重视短期效应,忽略长远发展。探讨完善裕安区农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措施对大力加强安徽省农村青少年公共文化建设、服务广大青少年需求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第一,对农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坚持为农村青少年服务的原则,以青少年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第二,要保障政府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城市支持农村,城乡资源共建共享,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第三,加强统一规划和协调督导,在基础项目上实施整合共建,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的质量。解决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问题,共青团组织应发挥自己青少年核心组织的作用,创造性开展各项农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务,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第四,创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大力发育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社工专业人才、民间组织、慈善机构等积极参与农村社区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和管理,解决政府和教育部门没有过多精力和专业知识适应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的日常管理和运作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