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以L初级中学为例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98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沿承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创新继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在缤纷多彩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元素在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处于人发展的第二大“关键时期”的初中生,其价值观水平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道德失衡”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揭示了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开始出现偏差,这些“畸形”价值观念也在时刻影响着初中生的道德观念。此外,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彰显了人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但同时也为初中生接触不良价值观提供了渠道,使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遭遇诸多挑战。所幸共产党人未雨绸缪,及时提出了“三个倡导”、数十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新诠释与高度凝练,为我国社会各阶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并为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前进的道路。本文以J县L乡镇初中生为例,在初中生群体中实地取证研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有效路径。文章从界定不同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入手,深挖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的内涵,可以深层次帮助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背景,也有助于更好地佐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社会的现实研究意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内外在价值观的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培育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借鉴不同的价值观培育策略,取长补短,全面探究适合我国初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其次,为充分了解初中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本文以J县L初中425名初中生为样本,采取分时段、分层次抽样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涵盖的内容涉及“价值观的学习路径”、“价值观认同程度”、“价值观认知现状”等方面的调查,深入分析培育现状中遇到所遇到的问题,并进一步多角度分析初中生群体中出现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助于后续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在大量调查取证及归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得出以下针对L校初中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培育价值观重在形成培育合力,努力构建以家庭为培育价值观基础、以学校德育配合教师课堂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为主渠道、以社区和社会实践为支撑和检验标准的全方位、时效久、具有创造性的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路径。
其他文献
延安时期的戏剧活动,是延安时期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的胜利、文艺大众化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作家丁玲的戏剧活动为例,着重论析丁玲戏剧创作的缘由、戏剧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对五四以来话剧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与其同期文学的呼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戏剧创作进行必要的反思。本文除引言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丁玲戏剧创作的缘由以及主要戏剧成果。从观剧的记忆、参
论文以肖占鹏、董志广校注的《梁简文帝集校注》为底本,统计出萧纲的书表作品共计37篇,拟从题材内容、思想及骈体特点对萧纲书表进行探讨。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介绍了萧纲书表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一章概述书表源流及发展脉络,分析萧纲书表的创作概况,阐述萧梁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萧纲书表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分析萧纲书表的题材内容,将表文分为谢表、让表、自解表、请献表、代笔表五种类型;书信分为诫子
北宋时期,品画、题画成为文人一种雅尚,题画诗创作蔚然成风。苏轼诗画兼擅,是当时文人题咏绘画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艺术性高,是苏轼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轼在题画诗创作和品鉴方面提出很多新的理念,在题画诗理论上也有不少建树。基于实践创作和理论上突出贡献,苏轼在题画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题画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以《苏轼诗集》和《苏诗补注》中苏轼的102题157首题画诗为研
林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逸诗人,他的咏梅佳句被后人赞叹不已。虽然林逋传世诗歌数量较多,但学界目前对其研究仍主要关注其梅花诗,其诗歌的整体丰富性还需进一步挖掘扩充。林逋其人淡泊名利、孤高飘逸,其诗清俊澄淡、隽永自然。观其人,读其诗,发现其人其诗均具有独特的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因此,笔者拟在前代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之上,再展开扎实详尽的深入研究,以期对林逋其人其诗有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体悟。本文正文共
多丽丝·莱辛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都描写了女性境遇,甚至是边缘人的生活,承续了乌托邦思想反思现实的内核,在解构静态乌托邦的同时也在建构她理想的动态乌托邦社会,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寄予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科技泛滥的时代中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深切关怀。本文通过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对比分析、文化研究等方法,挖掘莱辛女性主义乌托邦思想的特征,竭力揭示女
法治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依法治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十九大报告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必不可少。而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这一阶段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法治教育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价值判断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
在新课标概念提出之后,我国中学课程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的课本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完成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然而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渗透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之中,关于《道德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把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支配地位,这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了却不相信,知道了但不去做”,限制了道德教育的功能的发挥。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学生。体验式教学法符合当前高中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为顺应新时代国家人才培育的指导方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初心,应将思想政治教学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对待,要从坚持和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示要加强教育方式转变,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本文研究的思维导图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思维导图就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再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以此来储存、组织和优化信息。高中《经济生活》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经济概念,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