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魂瓶是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丧葬明器,主要出现在今天的江苏、浙江地区,安徽等地也有少量发现,年代主要集中在三国吴和西晋时期,目前只有一例魂瓶出土于东晋早期的墓葬中。魂瓶的造型特色主要体现在堆塑题材上,有亭台楼阁、仙佛人像、家禽、神兽等,且每件魂瓶上都有不同的堆塑题材。不同的堆塑内容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这些不同的艺术特征所反映的艺术内涵也有所区别。本文将从魂瓶上的堆塑内容着手,分析魂瓶上不同堆塑的艺术特征,并探讨其所蕴含的艺术思想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魂瓶的研究综述及魂瓶研究的意义。第一章开始为论文的正文部分,笔者分别从魂瓶的起源、汉晋时江浙地区制瓷业的发展、五联罐到魂瓶的器型演变这三个方面介绍魂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章主要探讨魂瓶堆塑的艺术造型,其中第一部分从神仙祥瑞这一堆塑题材入手,分析当时人们的灵魂观念、升仙思想;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魂瓶上的佛像,分别从吴晋时期胡人来源、魂瓶上体现的早期佛教思想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吴晋时期胡人在江南地区广泛分布一是因为战争,部分胡人为躲避战争迁移到此;二是因为东南沿海一带繁荣的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着西域胡人。魂瓶上的佛像在此时是被当作外来的“神仙”对待,人们通过“佛像”来保佑富贵、升官等。本文第三章为魂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笔者分别从魂瓶上的院落建筑、舞乐杂技俑来探讨吴晋世家大族们奢华的庄园生活;从鼓吹送葬的场面、龟趺碑的铭文论述吴晋时期的丧葬习俗。本文的第四章首先论述魂瓶制作工艺的独特性,它不仅有着制作陶瓷时的拉胚、施釉等工序,更是融入了雕塑的技法在里面。其次,魂瓶上的一些设计元素,在印度健陀罗地区及古希腊的建筑中都有出现,笔者认为魂瓶上的设计有受到印度、古希腊建筑的影响。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主要对全文做一个总结,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再次强调。本文运用田野调查、出土文物、文献记载、艺术学基本理论与美术史论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吴晋魂瓶艺术特征及其所表现的社会形态、时人的灵魂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