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朱德熙(1961)对汉语中的“的”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以来,“的3”(下文称为“的”)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司富珍2002,2004;Rubin2003;黄师哲2006;李艳慧2008;贺川生&蒋严2011,etc)。黄师哲(2006)运用语义类型匹配论,对汉语中形容词修饰语及被修饰语进行分析。
在黄师哲(2006)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问题:1)“的”的语义贡献是什么?如果“的”是一个语义类型转换算子,为什么有时可以出现在简单形容词和名词之间,有时又不能出现?2)汉语“形容词+的”与被修饰语的语义关系是什么?如果是交叉关系,两个名词性成分如何进行交叉?
本文在Chierchia(1985)性质论的框架下,针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
我们首先证明简单形容词和复杂形容词的语义类型都是;普通名词的语义类型是e。接着,我们指出整个“形容词+的+名词”是以名词为核心的右分支结构;而“的”是修饰短语(ModP)的核心词。然后,我们提出修饰语与被修饰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交叉关系。为了解释两个指称不是集合的事物如何交叉,我们引入“阶段”概念即个体是其阶段的集合。随后,我们运用函数运算规则,对“的”的语义类型进行推导,得出“的”的语义类型为<,e>,是一个语义类型转换算子。最后结合例子就“形容词+的+名词”和“复杂形容词+名词”的不同进行讨论,并指出基于我们的观察,“形容词+名词”很可能是复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