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Micro-Blog)是一种允许用户通过手机短信、网站、及时通讯软件和外部API接口等多种方式更新个人所见、所闻、所想,并能实现即时分享的迷你型博客。微博是信息化和社会化的产物,其独特的即时、快捷、去中心化等功能,成为了自由、平等的代名词。微博引起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共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博对公德构建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造成了不少公德失范。微博领域的公德失范成因既有心理需求和技术异化的成因,也有社会环境成因。在无害、适度、自由、平等、正义、责任、诚信和尊重原则下,微博领域的公德提升途径主要通过内省和外修双力合一来完成。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微博的定义入手,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下,微博在技术方面拓展了公共生活空间的广度,微博在用户和传播内容方面拓展了公共生活空间的交互度,博在自身特性方面拓展了公共生活空间的深度,并探讨了微博发展迅速和受到人们欢迎的缘由。第二部分首先对公德、网络道德、微博领域的公共道德作了论述,阐述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接着从微博领域公德的积极方面和微博领域公德的失范行为两方面分析了微博领域公德的现状。微博领域公德积极的方而有平等自由的言论方式,真实全面的道德内省,爱国主义的弘扬阵地,网络爱心的传递纽带,反腐倡廉的重要渠道。微博领域公德失范方面有信息传播中的失范行为,侵犯个人权利的失范行为,滥用表达自由的失范行为。第三部分主要从个体心理需求偏离、技术异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三方面深度剖析微博领域公德失范的成因。其中个性心理需求偏离包括沟通交流需要的偏离,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的偏离,猎奇、好胜心理需要的偏离,宣泄压抑需要的偏离。技术异化包括技术的局限性,信息的不对称,不良、虚假信息的蔓延,自由与责任的悖论。社会环境影响包括社会转型期的公德滑坡,法规滞后、监控不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第四部分首先提出了无害、适度、自由、平等、正义、责任、诚信和尊重八大道德原则,然后从道德规范、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和技术监测监控四方面来探讨公德提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