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学”与“宋学”是清代儒学内部两个主要的学术系统,二者之间的争论也是清代学术史上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方东树(1772-1851),师从桐城派大师姚鼐,在姚门弟子中,尤以争汉宋的鲜明立场而著称,与江藩一起被视为十九世纪汉宋争论的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以来,清代学术的研究者将方东树及其《汉学商兑》一书纳入汉宋争论这一主题,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然而此前研究在关注方氏批驳汉学的同时,对其力守程朱理学的一面却着力有限,这也正是本文的关注所在。本文首先从桐城地方风气、清代桐城派的旨趣及传播,以及方氏一族的家学传统三个方面,追溯了方东树理学思想形成的渊源;然后跟踪方氏生平际遇,探究其所见所闻以及对社会境况的认知与其思想倾向和诉求之间的互动关系;之后将其纳入嘉、道学风转换的大环境下,讨论其理学认同的思想史意义。并且通过区分方氏对理学内部王学与朱学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确定其理学认同所在。特别是透过方东树这一民间学者的视角,分辨了他与清代官方理学,在学术诉求和取向上的分歧。希望本文的讨论能为进一步理解在备受关注的汉宋争论中代表宋学的方东树有些许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