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腐蚀机理及腐蚀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很多问题。该系统采用直流牵引供电,由于轨道与大地之间不是绝对的绝缘,导致部分电流泄漏到大地,从而形成杂散电流。杂散电流会腐蚀轨道附近的埋地管道,降低埋地管线的强度,对地铁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杂散电流腐蚀机理展开研究。通过搭建杂散电流模拟实验平台,分析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腐蚀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腐蚀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采集杂散电流数据和分析杂散电流腐蚀机理,搭建杂散电流模拟实验平台。在实验平台上设置一定数目的电极片,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湿度和电源电压值,并记录电极片在不同条件下的电位值。通过获取的电位值数据,对杂散电流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腐蚀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杂散电流和土壤酸碱度、湿度以及电源电压值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在电源正负极附近杂散电流泄漏多,应当加强此区域的腐蚀防护。基于电位偏移值,计算土壤电位梯度,并根据土壤电位梯度危害性指标进行腐蚀风险评估。(2)给出一种基于SVM、BP神经网络的腐蚀预测模型。根据实验采集的电位值,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电位值和实验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基于SVM与BP网络分别建立了腐蚀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以电极片与轨道间的纵向距离、横向距离、输入电压作为输入特征,预测土壤中电位偏移值。实验结果表明,SVM、BP网络都能有效预测电位偏移值,且BP网络的预测精度优于SVM,因此,基于BP网络的预测模型对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给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腐蚀预测模型。由于杂散电流实验数据采集方式较为复杂,因此很难得到大量数据样本。BP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拟合训练,较少的数据量容易导致网络过拟合,降低模型性能。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杂散电流腐蚀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集成多个弱学习器,达到强学习器的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Stacking模型选择XGBoost、GBDT、RF为基模型,线性回归为元模型时,模型预测精度最佳且泛化能力较好。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绿色环保和节能高效为根本理念的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研究者们探索新能源材料和储能系统。传统的无机电极材料由于价格昂贵,过渡金属不可再生等弊端,无法满足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而促使了新型有机电极材料的开发。与传统无机电极材料相比,新型有机电极材料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原料可再生,分子结构设计灵活等优点。因此,设计出高容量,不溶于电解液的新型有机电极材料具有重要的
铁基材料不仅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中结构体的候选材料,因此其在特定环境下的物理性质受到相关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在核能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空气、含一定氧浓度的水和液态金属对结构材料的氧化腐蚀严重影响了材料的物理性能,如材料热导率降低,而且氧化层的脱落会阻塞元器件的通道,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不仅如此,实验发现辐照环境下材料氧化腐蚀更加严重,最直观的表现是氧化层厚度的增加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材料是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一系列优点。MOFs材料衍生物是以MOFs材料作为前驱体,制备结构稳定、导电性优异的材料。MOFs衍生的碳材料凭借其较低的成本,较高的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碱金属电池首选的负极材料。此外,碳包覆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较高的比容量,也引起了广泛注意。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DFT计算确定了含碳材料中K+插层的最佳层间距。根据理论
电子热输运问题一直是磁约束热核聚变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电子热输运主要与电子模湍流密切相关,具体包含捕获电子模(TEM)湍流和电子温度梯度模(ETG)湍流。电子模湍流的波长一般大于电子回旋半径,在实验研究中高波数湍流的测量只有少数的诊断能够探测。目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测量上,我们对电子模湍流的认识仍然非常匮乏。在本文中,我们利用四道CO2激光相干散射诊断系统对EAST托卡马克装置中不同区域、多尺度
多氯代二苯并噻吩(Polychlorinated dibenzothiophenes,PCDTs)是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PCDFs)的硫代结构类似物,在水环境中已普遍存在,且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然而,目前关于PCDTs在我国淡水流域中的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生物富集、生物转化和毒性的相关数据欠缺。本论文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工
随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驾车出行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外出方式,为了安全出行,对机动车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传统的故障检测方法不仅需要专业的先验知识,并且检测效率低下。随着深度学习在图像、语音识别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给机动车发动机故障自动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利用深度卷积网络对基于机动车发动机声信号的故障检测算法开展研究,同时设计和实现集采集、传输、分析于一体的故障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是我国正在自主研发设计的G瓦级核聚变装置,随着聚变功率的增大,偏滤器热负荷能力将面临严苛的要求,引入雪花偏滤器等先进偏滤器位形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了偏滤器位形放电模拟研究和偏滤器位形下堆内部件的电磁载荷研究。首先,采用TSC(Tokamak Simulation Code)托卡马克放电模拟程序,对CFETR托卡马克装置放电全过程进行了模拟。
近场声全息(NAH)技术是一种具有声源识别、声源定位和声场可视化功能的声学前沿技术。近年来,NAH技术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这些技术都是在媒质与声源相对静止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于媒质相对声源存在运动的情况,这些技术不再适用,因此,流动媒质中NAH技术的研究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扩展NAH技术使用范围,本文在深入研究均匀流动媒质中实时NAH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均匀流动媒质中实时NAH技术在重建声场过程中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先进的托卡马克装置,其磁体电源也是当前规模最大的脉冲功率电源系统。基于晶闸管相控变流技术的磁体电源具有安装容量大、电压和功率调节快速以及运行控制复杂等特点,引发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特别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频谱复杂的非特征低次谐波,其中,二次谐波及其周
工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负荷加剧,严重时导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污染物的排放监测,要求环境检测仪多物种、多功能、在线和实时等,目前针对环境检测的仪器虽种类繁多,但偏重于单一相、单一物种、单一功能及离线式的检测。本文迎合环境检测的发展需求,设计了一台集进样、转化、分析于一体的多物种、多物相、同步的综合污染物检测仪,以改善环境污染防治的工作效率,极大降低人工操作成本。综合检测仪基于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