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渣生物解毒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铬渣是传统有钙焙烧工艺生产铬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其中的六价铬[Cr(Ⅵ)]具有“三致”效应,在溶出之后,易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被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因此开展铬渣的解毒工作,意义重大。 酸浸—微生物还原法是一种铬渣常温解毒的新技术,主要利用酸性废弃物将渣/水体系的pH调节到中性,然后使用硫酸盐还原菌(SRB)浸取和其代谢产物硫化物[S(-Ⅱ)]间接还原Cr(Ⅵ),实现铬渣解毒。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解毒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重点研究该过程中决定处理效率的三个环节——铬渣浸取、S(-Ⅱ)与Cr(Ⅵ)反应动力学和酸浸渣的SRB还原,具体研究内容与主要结果如下: (1)详细考察了温度、粒径、固液比、浸取时间等物理因素和pH、提取剂等化学因素对Cr(Ⅵ)浸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粒度和pH影响显著,其中Cr(Ⅵ)在中性范围内有着最大的溶出量。因此,如果使用工业CO2废气浸取铬渣,可以以废治废,降低处理成本。 (2)探讨了pH、温度、盐度等对S(-Ⅱ)与Cr(Ⅵ)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速率方程可以用下式表示:r=-d[S(-Ⅱ)]/dt=k0[H+]0.87[Cr(Ⅵ)]1.6[S(-Ⅱ)] 另外,反应在低盐度时具有正盐效应,结合反应物的形态和Cr(Ⅵ)反应级数的关系,推测铬和硫是以HS-和HCrO4-形态参与反应的;其中,HS-先是氧化生成胶态硫,然后陈化成晶,并在[Cr(Ⅵ)]>>[S(-Ⅱ)]环境中继续被缓慢氧化; (3)研究了时间、粒径、温度、接种量、浸取方式对SRB浸取还原CO2酸浸渣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减小粒度和悬浮颗粒有利于提高生物解毒效果。此外,实验还表明,经过36h的生物反应,SRB可以将铬渣中水溶性六价铬含量降到2mg/kg,低于铬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0-84的5mg/kg的要求。
其他文献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是罕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若能早期确诊,外科治疗效果满意。本文报告我院1977年10月至1986年2月发现9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快速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物的首要来源之一。虽然柴油车在机动车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1%,但在机动
丝状真菌米曲霉在食品酿造行业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并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GRAS)。同时由于米曲霉具有强大的蛋白分泌能力与真核生物的蛋白修饰功能,使它成为一种常用的产酶
本论文从Ciba公司近20年大量相关专利中筛选出三大系列共计22个具有荧光增白功能的二苯乙烯类紫外线吸收剂,对其合成方法及应用性能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测定了所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