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场公交集疏运系统改进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我国几个大型机场在空侧容量紧张的同时,陆侧设施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集疏运道路拥堵问题严重,造成出行时间增长、出行时间可靠性下降、环境污染加剧。这些问题的出现,给航空旅客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削弱了航空运输快速的优点,造成部分乘客转向铁路或者公路交通。从国外大型机场集疏运发展模式来看,“发展机场与城市之间的公交衔接”是未来大型机场集疏运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长期战略之一。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认识到机场公交集疏运发展的重要性,陆续对机场公交集疏运系统进行改进,规划和建设了连接机场和城市的轨道交通。然而,对于这些机场公交集疏运改进方法实施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一套成体系的定量评价指标和方法。论文以定量评价机场集疏运系统改进的效果为目的,以效用最大化理论和主成分分析为理论基础,从用户角度建立机场集疏运系统改进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将该评价指标和方法实际应用于上海浦东机场公交集疏运系统的改进,有效的评价了机场轨道交通以及机场巴士改进的实施效果,从而为机场公交集疏运系统改进方案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论文总结了我国大型机场集疏运系统的模式、需求和服务水平的现状,分析了其成因,并利用OAG(The Official Airline Flight Scheduls and Guides for the Business Traveler)数据对大型机场客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了国外大型机场集疏运供给模式的三种形式及适应性,结合大型机场集疏运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给出了我国大型机场集疏运系统未来改进的重点方向。在对国外已有的大型机场集疏运系统改进框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型机场公交集疏运系统改进的框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大型机场与城市的三种主要衔接形式及适应性,定性分析了大型机场公交集疏运系统与城市衔接点以及衔接交通方式选择需考虑的关键要素。   在对机场公交集疏运规划决策主体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放在公交集疏运系统改善效果评价方面,主要包含两方面:公交分担比的提高以及公交集疏运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改善。   在分析公交分担比的改善时,本文采用ML(Multinomial Logit)模型,从航空旅客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对影响航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在车时间、换乘时间、进近时间和总费用作为非集计模型的特性变量。此外,为了分析不同的需求群体的机场集疏运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以居住地、出行目的和携带大件行李三个要素对航空旅客进行市场细分,建立了12种分类ML模型,并针对模型标定的需求设计意愿调查表格对上海浦东机场航空旅客进行调查,利用SP调查数据对12种模型分别进行标定,将标定的结果用于预测集疏运系统改善后交通方式分担比的变化。   在分析公交集疏运系统的总体服务水平时,提出了广义可达性成本作为机场集疏运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以此来综合评价航空旅客进出机场的经济性、快捷性和方便性,并以进近时间、进近费用、换乘时间、总时间和总费用这5个指标分别来表示进出机场的方便性、快捷性和经济性。考虑到用5个指标表示广义可达性成本较为繁杂,而且这5个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并给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机场广义可达性成本的计算方法。此外,论文还给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定量评价机场广义可达性改进效果的方法。   在已建立的交通方式分担比预测模型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机场广义可达性成本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论文对上海浦东机场公交集疏运系统的各个改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主要包括三种轨道交通改善方案和两种机场巴士改善方案,为浦东机场集疏运系统的改进提供了定量的分析依据。
其他文献
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要的运输任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能力越来越难于与之适应,运能远远小于运输
高速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系统与传统高速长距离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传输线路中没有需要供电的有源设备(如需要供电的光放大器)。最初,这样的系统是主要用在海缆系统中,在之后的发展
太赫兹波段作为一个研究的空白区域,由于其在透视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近几十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渐渐的开始从光波方向和电磁波方向往中间的太赫兹波段进行研究,其中
从光谱学发展至今,光谱仪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领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谱仪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型化、宽光谱,高分辨率与瞬态测量代表了光谱仪器的发展方向,光谱仪器中的光学系统设计是光谱仪器能否达到以上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本文设计了两种交叉色散光路,并对其光路进行了仿真,对它们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探讨了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器的原理和基本光路结构中阶梯光栅
人员对建筑能耗影响很大,然而我国现有公共建筑标准中往往通过人员密度及时间表的方式对人员在室情况进行描述.这种方法过于简单,不能充分体现人员及建筑的复杂性,使建筑能耗
船舶的浮态、稳性和强度是船舶货物积载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船舶运输的安全性。目前装载计算机软件大多基于船厂提供的空船重量分布、船舶静水力参数、邦戎曲线等资料来完
车辙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不仅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严重时还影响行车安全。目前国外的沥青路面设计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控制路面的过量车辙:一是控制路基顶面的压应变
光折变孤子是最近几年来光折变非线性光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主要的内容是在折射率改变为正的光折变材料Ce:KNSBN中形成光伏空间亮孤子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我们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当中绝大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0%,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由于失去手术机会,而传统的化
目前我国对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来源于对未来居民出行行为的把握。而未来居民出行的特征是通过现状的居民出行特征所预测,能较为准确的预测未来居民的出行行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