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侧面碰撞交通事故是我国发生频率最高的事故形态,而驾驶人的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因而对于侧面冲突中的驾驶人行为规律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交叉路口交通事故的数据采集,基于事故再现方法对驾驶人的避让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驾驶人在事故前显著地倾向于采用制动和同向转向避让事故的模式,并利用事故再现方法证实该模式是导致事故未能避免的重要原因;利用运动学分析手段,通过提出占先度的概念,分析了理性决策条件下的最佳纵向、横向及两者组合的避让策略,并证实该避让模式是侧碰交通事故中重要的事故致因;利用问卷调查和驾驶模拟实验的方法,在无样本偏差的条件下验证了上述避让模式的存在。基于驾驶模拟实验平台,设计了面向路口冲突驾驶人行为研究的静态三维场景与动态交通要素并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对冲突紧迫度、初始占先度、他车车型、他车车速、冲突方向等冲突初始条件进行系统性参数化实验,阐明了驾驶人的危险感知和避让策略等受冲突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冲突初始条件下的驾驶人的横、纵向避让操作行为建立了以logit为联结函数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依据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提出了可用于解释驾驶人避让模式的决策模型假说。通过问卷测试方法,研究了驾驶人对直觉和分析、避开碰撞和降低伤害维度上的外显态度;通过词汇判断任务实验,研究了驾驶人在不同紧迫度与直觉和分析、避开碰撞和降低伤害维度的内隐联结。为探索不同避让方式可能采纳的决策策略,选取了避让方式与直觉/分析决策对应的冲突条件,分析了两者反应时间的差异。综合本文获得的统计结论对各种决策模型假说进行评价,最终选取解释力最强的基于回避启发式的双系统决策假说作为驾驶人在冲突状态下的避让决策模型,并从生态理性的角度分析了该决策模型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性。通过用正确避让策略对驾驶人进行培训、在驾驶人前方进行实时提示两种方式对驾驶人在路口侧面冲突时的避让行为进行外部干预,利用驾驶模拟实验对干预前、干预后和后续追踪条件下的驾驶人避让行为规律和对外部干预的学习效应进行研究。基于本研究发现的驾驶人行为模式和运动学分析方法,分别设计了针对有/无车间通讯条件下的车辆主动避撞策略,可以为未来驾驶辅助和智能汽车的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