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富则国家盛,农业稳则社会安。提高新型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对内蒙古来说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内蒙古处于我国的边远地区,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农民和农村的落后归根结底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造成的,而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更易向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转移,这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存状态和整个内蒙古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加强旨在提高新型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是内蒙古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本论文针对当前内蒙古农民受教育年限短,科技文化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等问题,对内蒙古新型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参加培训情况,技能掌握情况等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提出内蒙新型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培训的状况、技能的掌握等有直接的相关性。笔者认为制约内蒙古新型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有诸多因素,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是最主要因素。我们要从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师资建设,改进课程设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等诸多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其科技文化素质。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