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堂的设问,是教师针对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提出具有针对性、规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得以拓展的教学活动。由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全面深刻的大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批判,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课堂设问因在塑造课堂生动活泼的氛围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及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而备受关注。做好课堂设问,对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具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初中历史课堂,分析初中历史课堂的特殊性,调研当前初中历史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初中历史课堂设问的一般方法。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初中历史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设问的特殊性。第二部分着重阐释初中历史课堂设问的内涵,并从启发学生思维、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强化知识内在联系等方面分析了课堂设问的价值。第三部分是运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初中生历史课堂设问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调查显示,教学观念落后、方法技巧不足、经验能力缺乏等是影响目前初中历史课堂设问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的内容是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初中历史课堂设问的一般方法,包括:找准设问的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设问、合理把握设问节奏、关注设问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对学生回答进行科学反馈等方面。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在调研环节只对笔者所在中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可能不能全面反映所有初中历史课堂的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没有对学生做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分析的深度有待改进。本研究虽对课堂设问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但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可能遇到挑战,如教师授课班级较多时,可能无法对每个学生的水平都有清楚的认识,而这会影响到教师设问时对难易程度和评价方式的把握;此外,在复习课和探究讨论课上,教学方式可能有所差异,不一定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出问题,本研究没有对该类情况特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