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发展要依靠教师,教师承担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任务,他们的素质和状态直接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质量,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是工作倦怠日益成为困扰教师和谐工作生活状态的因素。预防工作倦怠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探索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工作倦怠领域的开拓性研究者Maslach在其新近提出的工作一个人匹配模型中认为员工与组织之间六个方面的互动关系是造成工作倦怠的原因,她认为这种互动关系类似于心理契约这个概念,究竟心理契约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如何?近年来,我国开始对心理契约理论进行初步的本土化研究,国内外以企业为背景有所研究,但是以教师为被试的研究很少,国内在教师这方面的研究仅从教师单方视角考查心理契约的履行及其影响,尚未见从双重视角做探讨。本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教师和学校组织双重视角考查心理契约的状况,并深入考查其与教师工作倦怠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结论为:1.使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对204名中学教师施测。经过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考查了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现状。结果显示: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高,但已具有倦怠倾向,其中情绪衰竭较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程度高,;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存在性别,教龄上的显著差异,但是在职务变量上差异不显著。2.使用教师心理契约量表对204名教师和25名校方领导施测,考查双重视角下的学校组织责任差异状况。结果显示:教师和学校双方对于学校组织责任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经济责任维度的差距要高于人文责任差距和环境责任差距。3.在上述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考查双重视角下的学校组织责任差异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显示:组织责任差异是教师工作倦怠的一个影响因素,且教师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维度在经济责任差距和人文责任差距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个人成就感维度在环境责任差距和人文责任差距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在以上三个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提出了重视教师个体差异,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等建议,对教师提出了加强自我学习和保持对学校组织责任的适度期望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