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公民培育探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曾提出责任公民概念,其主要内涵是要承认他人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本文所认为的责任公民是具备规则意识、权责意识、理性的政治参与能力、宽容理念、平等意识、公德意识、广泛的社会信任、多元文化的理解力等品德素质的好公民。进入90年代以来,出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诉求,责任公民的培育作为一个显性的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我国作为一个孜孜追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为责任公民培育的必然发生预制了视野和框架。2008年中国网民所众推的十大“责任公民”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和彰显。但由于中国是一个臣民理念影响深厚而公民教育相对滞后与缺失的国家,公民的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与责任公民的素质构成存在着差距。诸如:权责平衡意识的缺乏、参政能力的情绪化倾向、理性法治精神的淡薄、道德约束作用的弱化、广泛的社会信任欠缺等,均阻碍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塑造现代责任公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先进经验与理论精髓,探求与中国国情共存发展的契合点;面向整个社会系统,借助家庭、大众传媒、社区、公民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来共同营造责任公民培育的环境氛围;并抓牢责任公民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通过更新育人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构筑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环节等推进教育层面的改革和创新,成就更多负责任的公民。
其他文献
传统乡土中国在社会变革和转型过程中悄然生变,新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之下的民俗具有一定“现代性”。而相较于发展较为缓慢、传统文化保留较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现代
本文是一篇研究民事争点整理程序的硕士学位论文。笔者认为,虽然有的民事诉讼法学者也指出民事诉讼程序应当关注审前程序,但并未对审前程序中争点整理程序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核心和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目前,我国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教育公平的问题。而这种问题表面上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兴起一种民间治理形式,这就是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本论文论述了欧美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政治参与功能,及非政府组织产生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