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课题,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大学里的突出问题,也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研究首先对以往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成就动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对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政治学院随机抽取的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for windows17.0和AMOS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大学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6.8%;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和学生类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大四学生显著差于大一与大二学生,本科生显著差于专科生;从心理健康各因子上来看,男生在依赖因子上显著低于女生,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自卑、社交攻击、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偏执和精神病倾向等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科生与专科生在自卑、社交攻击、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偏执和精神病倾向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社交攻击因子显著强于非独生子女,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大学生社交退缩显著低于农村学生,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2.在性别方面,男女生在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避免失败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在年级方面,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成就动机和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成就动机因子、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三个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4.在专业方面,理工类与文史类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退缩取向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而成就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三个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在学生类别方面,本科生与专科生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6.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7.在生源地方面,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认知和评价取向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成就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三个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8.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密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与避免失败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追求成功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均呈显著负相关;9.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失败和年级,这三个变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189。10.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避免失败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健康;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追求成功动机通过作用于人际交往能力间接预测心理健康。最后,根据本研究所得结论,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