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推动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5G时代即将到来的当代社会,互联网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政治观念、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网络舆情犹如一把“双刃剑”,若应对得当,则成为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重要抓手,若应对失范,则成为危害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利器。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环境缺乏监督和约束,频发的网络舆情向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挑战。因此政府需要正视网络舆情,并把握时机积极处置,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公信力。本研究以探索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各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为主体,进而讨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在对其网络舆情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等相关文献进行充分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阐述网络舆情情境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政治系统理论,使用“输入—转换—输出”分析架构从地方政府、网络媒体、网民三个方面提炼了网络应对、行政行为、网络运行、媒体传播、舆情参与、舆情感知6个变量20个指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根据6个自变量的设定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以F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所需数据,并回收有效问卷335份。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公信力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联。结果显示,网络应对、行政行为、网络运行、媒体传播、舆情感知对地方政府公信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舆情感知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最大,网络应对、行政行为、网络运行、媒体传播略次之,舆情参与对地方政府公信力没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与地方政府公信力其他影响因素变量具有相关性。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与回应机制,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与廉洁建设,加强网络法治建设与优化网络环境,发挥媒体作用与培育正能量,强化网民法治教育与素质建设。
其他文献
在人工智能迈向全球高端价值链的趋势、产业现代化体系发展的创新要求、产业创新“链式赋能”升级的多重驱动下,“如何通过多链融合,赋能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攻关的课题。基于国家战略中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链式突破”需求,创新性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式创新网络”理论研究框架,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国内外
学位
高质量发展是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步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的重要保障。因此,省域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效率、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优劣势,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文章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开展研究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各类在线社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线社区用户通过发布内容或者参与话题讨论来与社区中的其他用户建立联系,这些用户文本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例如用户行为特征,用户反馈意见,用户需求等。对其进行挖掘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用户聚类,不仅能够帮助平台优化用户管理,同时可以为相关企业开展个性化营销提供思路。因此,以数码类在线社区为例,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对在线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已远超城市通行承载力,从而导致交通出行需求和交通资源供给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从供给侧着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已被证明是低效的,因此学者们从需求侧出发,以期通过影响出行者的出行决策行为达到减少或重新分配出行需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可交易电子路票和合乘出行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创新型方案,受到交通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两种方案本质上都是通过影响出行者的决策行为以达到改善
学位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合理范围内尽量缩小工程费用总额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最关心的问题。首先本文通过分析整理国内外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立足于施工单位的角度,结合实际工程确定了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七个影响因子;其次对施工阶段成本的构成和每个影响因素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论述,并且结合结构
学位
作为城市发展的载体,城市内河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所有城市黑臭水体基本全部消除的治理目标;2015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水
学位
绿色技术创新是缓解环境污染压力和资源约束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还存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国家一方面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期消除或缓解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外部性”;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民生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相结合。因此,厘清知识产
学位
职业素养是公务员的工作通识,贯穿价值、效率、结果导向与目标驱动这些履职要素,它们是青年公务员工作人员在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工作时所表现的内在规范性和综合素质,也是执行力的重要体现。青年公务员是公共部门的发展之本,在信息知识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和内涵。青年公务员需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与其如何在岗位上创造绩效与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已有的人力资源开发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公
学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对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影响愈加明显。为减少环境负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下的环保重点,但囿于社会、经济等各类因素影响,以及各参与主体复杂的博弈关系,还未能取得明显成效。因此,本文以形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合力为目标,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对地方政府采取不同治理手段下的居民、垃圾收运企业和垃圾处理企业三方博弈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影响其间合力生成的有关因素,构建
学位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国内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矛盾逐渐凸显,呈加深趋势,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持续加剧的国内外双重环境下。作为我国“一案三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急预案,是我国在正常状态下采取预防措施,发挥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防范作用的关键。单从“量”的角度而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建成;然而,仅从数量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