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增强历史使命感的实践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国家需要青年人的努力,社会需求合格的接班人,历史课程也要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高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显得尤为重要。历史使命感应以历史事实为前提,以历史认同为基础,以历史课程为环节,将个人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紧密联系,传承历史故事,勇担历史使命。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学生的身心也与以往不同,有了发展变化。此外,高中课程与升学压力间的关系不容忽视,选拔性考试的硬杠杆仍旧存在,在高中阶段增强历史教学的使命感研究,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十分重要。在完成历史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秉持对国家的正确认识和深切关注,增进历史认同,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立足2017版高中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以“五个认同”的研究基础,基于问卷数据的扎实基础,力求以全新的视角和实际的操作经验,继续深入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增强历史使命感这一问题。文章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对之前研究成果的分析,从研究成果里找出与本课题相关的相应内容,进而提出在历史学科特别是高中阶段里的历史使命感的具体含义,并分析指出其重大意义及价值。第二部分,通过对2017版高中历史课标的学习,对比之前版本课标关于此部分的要求,分别从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的阶段学习的要求里,筛选提炼出有关从提高历史认同感来增强历史使命感的内容,为后期的针对性教学设计做好基础铺垫。第三部分,依托课标要求及太原市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强、题目直接关键的调查问卷,以不同的区划及学校生源广泛采集学生的数据,了解太原市高中生的历史使命感现状,以便真实有效地辅助这一实践研究的展开。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历史教学进行了设计,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和要求,以历史认同感为基础,分别从“五个认同”的方面,对增强历史使命感进行示范分析,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实践参考。第五部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提出增强历史使命感的具体实操落地的教学方法与建议,将知识教学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希望本研究能尽己所能,有所服务于中学历史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增强高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的意识及能力,为中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增强和学校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其他文献
二战以后,随着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的成功,纽约成为现代艺术的聚集地。战后美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实力给现代艺术带来了生生不息的艺术源泉,故而促进了各种艺术流派接踵而生,也使世界各国艺术家积极投身到美国抽象式绘画的浪潮中去。在参与“国际浪潮”的同时,原本的民族文化慢慢被忽略和遗弃,以美国艺术为中心的评价体制,使百花绽放的世界艺术变为一花独放,让原本主流的绘画艺术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随着观念、极简和行为渐渐走
考试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之间相互支持并且相互制约。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至关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之一,检验了初中阶段的考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的课程内容标准规定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和价值观念。通过分析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具体考试情况和试卷命制特点,达到“以考促教”和“以考导学”的目的,从而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提出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文章共由五个章
本论文主要从分析现当代儿童题材作品入手,来研究儿童题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丰富性,以及在创作中凸显的魅力特征及艺术价值,并主观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试图为未来的儿童题材绘画理论提供一些参考。以此为契机,深化自己对儿童题材绘画理论的认识,对自己儿童题材绘画的创作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运用比较研究法进行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分析,试图探索其历史延续性和时代性,并根据笔者的实践创作归纳总结出儿童题材绘画的表现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课堂正在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们不断探索新方法,力求教学课堂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历史知识点年代久远,知识点枯燥,学生们形成了乏味、无趣的印象,难以培养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笔者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目前的历史学科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究其原因是课堂缺少趣味性,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从而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们感到与自身无关,不愿意去主
民居是古人以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山川自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大自然中散发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民居建筑是山水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并作为一种精神符号承载着画家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文章以笔者的创作组画《萧萧之陉》为切入点,对民居题材山水画逐步被提炼及演变的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探寻其中的创作思路和审美意境。本文将从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以民居作为传统山水画的点景图式表现为重点进行探索,从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的展开,加上新高考的灵活性和学术性对高中历史教师形成新的要求,一线教师日益需要关注史学研究前沿成果并将其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将史学研究前沿成果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必然之策。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和新高考海南、山东卷,其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每年都有选用新材料和新成果。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素养为核心的较高研究能
从投影仪到电子白板,再到智慧课堂的出现,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越来越便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探索、理解知识。智慧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具有情境性、智能性、互动性的特点,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为课堂提供更多的活力和生命力,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发展需要,这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也是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如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都高度重视,也为许多
在我国,生涯教育在前期一般是高校设置,同时还设置就业服务指导中心。通过设置相关课程、专门机构来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找到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但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些学生中有很多是因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谨慎思考,在不做了解的情况下随意填选。真正来到大学学习时又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进而影响工作。这说明学生应该更早地接触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通过互联网涌入普通人群的视野,我们既要尊重文化多元性,也要弘扬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中国人坚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不仅是文化信息,传承的更是中国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前沿阵地,应当自觉承担这一时代使命。文稿首先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普通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必要性,从新课程改革、高考试题、培养
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上都会通过练习习题的形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有错题的出现。由于不同学生对于错题态度以及对错题处理方法不同,最后的学习效果也有不同呈现。数学错题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需要避免的错误,更是一种自主再学习的宝贵资源。数学错题不仅反应了学生在知识的学习、理解、应用等方面的不足与漏洞,也同时从侧面反映出老师在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