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和平论——人类共存的一种现实选择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作为贯穿他整个历史哲学的基本主题和重心,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阐释了康德永久和平论的哲学基础,即自然目的论。梳理了康德永久和平的制度构想:其六条国与国之间永久和平的先决条款,为国际关系的正常化开辟了道路,廓清了思路;他的三条正式条款:共和制、自由国家的联盟以及世界公民的权利,则构成了其永久和平构想的理论支柱,他认为个人都应该经由社会契约,进入公民社会,每个国家都要采取共和制的公民体制,国家之间要形成世界公民体制,最后每个人都达到世界公民的状态,享有世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指出了大自然为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状态提供了担保和可能性,并且要求我们承担为达成永久和平而进行努力的义务;梳理了大自然借以保证永久和平可能的条件,即战争、共和制以及国际贸易这三项手段;其次阐释了康德永久和平理论的现实意义,指出永久和平的构想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类共存的一种现实选择。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了康德永久和平理论内在的困境、矛盾以及张力,即手段与目的的冲突、国家主权问题以及其理论预设上的张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对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分析为基础,从理论上揭示了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科技兴市(县)战略,并以此作为调查研究理论指导,将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相结合
康德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改革者之一,他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影响极其深远。本文主要着眼于考察康德的先验演绎思想,细致剖析《纯粹理性批判》第
Nowadays, with the world-wide innovation of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d by leaps and boun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ed with eachpassing day new&high
精神世界和感性世界的二分是从古代直至近代的旧形而上学的根本特质,而把爱区分为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这仍是当代人头脑中的常识。以上这些在柏拉图的文本中都已经表现得很明显
本文试图从劳动时间决定交换价值的基本命题出发来描述和揭示资本生活条件的特征以及全面发展的个人形成的现实基础。笔者认为这个基本命题的理论根据在于劳动的社会性和劳动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主体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以谋求共同发展为目标,发挥各自特有的优势,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创新共同体的活动。随着国内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