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在线人脸识别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_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在安防监控、入口控制以及数据保密等方向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红外热像人脸识别是人脸识别领域的一个分支,是生物识别技术最近几年所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的课题。由于红外热辐射防伪装、与光源的独立、抗干扰、防欺诈,可以弥补可见光图像人脸识别的固有问题。随着红外热像人脸识别技术的日益提高,其现实应用会更加广泛,也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价值。本文关注于红外热像人脸识别中的主要过程,以实现一个在线式红外热像人脸识别系统为目标,对红外热图像的获取、预处理、训练、识别等过程做了大量讨论,并提出了改进现有识别方法的新方法,使得识别效果有所提高。首先从红外热图像的捕获出发,研究了红外热成像仪的工作方式,讨论了红外热图像的获取方式,提出使用血流数据来代替温谱数据,并使用适当的伪彩编码,使得获得的红外人脸热图像的画质有较高的提升;其次,对红外人脸热图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过程包括角度归一化和尺寸归一化、人脸区域的提取和分割、图像平滑处理等工序。预处理后的图像画质清晰、特征突出,这为后面准确地识别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接着,对红外热像人脸训练和识别的方法进行研究。讨论了经典PCA方法,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针对其缺陷,设计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证实了新方法的有效性。新方法采用基于改进Gabor模型与分块PCA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贝叶斯分类器替代经典的欧式距离分类器,把经典算法中的一个投影子空间变为贝叶斯理论中的类内子空间和类间子空间,改进了原经典算法中容易把同一个人员的不同时间段、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红外热图像误识别为不同人脸的红外热图像的缺陷。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红外热像在线人脸识别系统。系统的设计采用软件工程中的启发规则作为指导,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系统架构是开放的、灵活的,并体现了面向对象的高内聚、低耦合的特征,增强了系统框架应对变化的能力,减小了维护代价。
其他文献
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当前最大的全球性挑战和经济发展瓶颈: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作为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循环经济成为最先进的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既有着
随着数据爆炸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普遍存在海量具有复杂属性的数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时变数据。数据可视化能够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现数据,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目前已有很多研究人员对时变数据可视化方向展开了研究。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面向人类遗传资源和人口健康数据,需要通过可视化来帮助科研人员探索数据的时变趋势和内在联系。但是,当前时变数据可视化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对高维时间属性的处理和展示
利用室温拉伸和冲击试验测试了X80管线钢与轧向呈0°、45°和90°方向的力学性能,并借助SEM与EBSD技术分析了晶粒有效尺寸和晶界取向差对管线钢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
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0例实施小儿疝气手术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0例。参照组进行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实
药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品。药品安全监管伦理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追求,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道德和监管广泛存在于社会关系中。利
有人说,叔本华将康德的伦理思想进行了重构,这是一种批判式的继承;也有人说,叔本华的伦理思想是在他悲观主义的形而上学中诞生的。对于此,我们有必要解释原著,对于相关文献进行仔细
自本刊今年第1期刊登“广播电视语言笔谈”邀请信以后,省内外的作者、读者热情应邀,寄来不少笔谈稿件。本期先发表四篇。希望作者和读者朋友们,针对目前广播电视语言存在的弊
<正>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颅骨钻孔引流术是治疗CSDH首选的经典手术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1]。该手术创伤小,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