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养老问题逐渐突显并引起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成为学术的研究重点,也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其生活质量、生理及心理健康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随着家庭结构日趋缩小,空巢老人在养老模式上不能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生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日常照料缺乏、生活相对封闭、社会交往不足、缺乏情感和精神慰藉等;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政策,提升了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但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且缺少对空巢老人特殊性的考虑。基于此,本研究以滨州市W社区空巢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以及前期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基础上,提出如下研究问题:在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面临困境的前提下,互助网络的构建是否可以有效回应其需求?如何用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来构建互助网络?本文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社会工作介入前,对W社区10名空巢老人进行了访谈,评估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状况和社会支持网络作用发挥情况。基于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空巢老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精神慰藉方面,存在与子女缺乏交流、社会交往不足、自我认同低下、精神世界空虚等问题。如在正式支持方面,支持主体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关注不足;在非正式支持方面,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过多依赖子女,邻里、同辈等群体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等。为了改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弥补现有支持网络的不足,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互助网络建构出发,试图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满足其养老需求。本研究从构建互助网络的角度,利用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完整地实践了以8名空巢老人组成的六节小组活动,实现了对W社区空巢老人互助网络的最终构建及长效机制的运行。分析介入效果发现,互助网络的构建,提升了他们的互助意识和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社会交往,满足了精神慰藉;同时,组员间的互帮互助也弥补了他们日常照料的不足。在互助网络的构建上,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在总体上是有成效和优势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小组工作介入方法单一、介入成效评估存在困难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