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在空巢老人互助网络建构中的应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养老问题逐渐突显并引起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成为学术的研究重点,也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其生活质量、生理及心理健康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随着家庭结构日趋缩小,空巢老人在养老模式上不能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生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日常照料缺乏、生活相对封闭、社会交往不足、缺乏情感和精神慰藉等;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政策,提升了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但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且缺少对空巢老人特殊性的考虑。基于此,本研究以滨州市W社区空巢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以及前期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基础上,提出如下研究问题:在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面临困境的前提下,互助网络的构建是否可以有效回应其需求?如何用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来构建互助网络?本文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社会工作介入前,对W社区10名空巢老人进行了访谈,评估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状况和社会支持网络作用发挥情况。基于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空巢老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精神慰藉方面,存在与子女缺乏交流、社会交往不足、自我认同低下、精神世界空虚等问题。如在正式支持方面,支持主体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关注不足;在非正式支持方面,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过多依赖子女,邻里、同辈等群体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等。为了改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弥补现有支持网络的不足,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互助网络建构出发,试图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满足其养老需求。本研究从构建互助网络的角度,利用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完整地实践了以8名空巢老人组成的六节小组活动,实现了对W社区空巢老人互助网络的最终构建及长效机制的运行。分析介入效果发现,互助网络的构建,提升了他们的互助意识和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社会交往,满足了精神慰藉;同时,组员间的互帮互助也弥补了他们日常照料的不足。在互助网络的构建上,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在总体上是有成效和优势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小组工作介入方法单一、介入成效评估存在困难等方面。
其他文献
文中结合某300kt/a乙烯装置2014年和2016年原料分布及原料品质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原料变化对该乙烯装置的影响。阐述了油田轻烃、新鲜丙烷、石脑油及尾油等原料的变化对裂解炉
下游需求强劲增长使全球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市场自2004年开始明显好转,产品价格持续上升,供应紧张;2005年一系列新建装置的投产,缓解了供应紧张局面;预计2006年全球市场需求将
本文从对策角度出发讨论了市场上的简单销售过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其最优策略。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参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58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资料,研究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取超声心动图测
作为融贯古今的美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所提到的“境界说”美学思想,以及对于有关境界美的意义与内容,对艺术创作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与众不同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所以我将王国维的“境界说”这一创新性的美学思想引入论文和创作,并结合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这两个以不同的审美风格所闻名的艺术绘画入手,对二者进行对比探寻,论述其不同的境界美,借以为当今的花鸟画创作带来启示和增添新的境界美之意义。本文从以下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使企业生存环境改变,企业为此常常使用重组机构、裁员等举措,这必然会使企业员工产生工作不安全感。工作不安全感是员工对工作本身或者工作的持续性受到威胁时的主观感受。以往研究大多讨论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个人层面的影响,较少研究关注到工作不安全感的“溢出效应”,即员工自身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从一个领域(如工作领域)蔓延到其他领域(例如家庭领域)。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家庭中成长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