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是田径强省,常州市田径运动水平在江苏省曾处于前列,但近年运动成绩有所下滑。业余体校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阵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常州市业余体校田径运动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常州市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管理体制和教练员、运动员队伍等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深入推动常州市青少年田径训练工作的发展,迅速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提升常州市田径运动在江苏省的地位,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更多的后备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近8年来,常州市青少年田径运动水平在江苏省曾处于前列,尤其是短跑及跨栏跑等项目,但运动成绩呈现起伏状态。常州市业余体校田径运动管理网络已初具规模,目前主要由常州市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负责训练和竞赛的日常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田径管理中心忽略了对县级基层体校的管理,影响了基层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在经费投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基层教练员的奖励机制还不够完善,难以提高教练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常州市业余体校田径教练员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但是初级和高级教练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组织训练的较少;教练员外语水平普遍不高,能查阅外文资料的教练员较少;教练员基本上能按照《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的要求组织训练,但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后勤、医务保障不力。绝大多数运动员训练态度端正,对训练的投入、与教练员的配合程度较高。绝大多数运动员在业余体校毕业后希望继续从事专项训练和提高文化层次,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加大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宣传和普及的力度;发挥原有优势,确定田径项目布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运动员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