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DF材料结构简单的高效蓝光及白光器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因具有宽视角、反应快、可弯曲、低功耗、质量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设备中。在电激发下,有机发光二极管产生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二者数目比例为1:3。传统荧光发光材料种类多,发光覆盖可见光,器件稳定性好,但传统荧光材料中只有单线态激子能被利用进行发光,75%的三线态激子以非辐射发光的方式退激活,极大地限制了器件效率。为了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磷光材料被研发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由于磷光材料能同时利用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发光,基于磷光材料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可达到100%。然而,蓝色磷光材料器件的驱动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且磷光材料中含有铱、铂等贵金属导致了其价格昂贵,器件制备成本较高。TADF(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材料在不含贵金属的情况下能同时利用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发光,被称为是继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之后的第三代有机光电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其中,蓝色TADF材料双[4-(9,9-二甲基-9,10-二氢吖啶)苯基]硫砜(DMAC-DPS)在掺杂与非掺杂型器件中均展示了良好的发光特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蓝色TADF材料DMAC-DPS的器件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基于DMAC-DPS的非掺杂型器件,分别讨论了器件的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以及发光层厚度对器件特性的影响。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5nm)/mCP(40 nm)/DMAC-DPS(30 nm)/SPPO13(50 nm)/CsF(1 nm)/Al(150 nm)的DMAC-DPS非掺杂型器件,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是14.3%和26.8 lm W-1。进一步通过比较单极性载流子器件的I-V特性,发现器件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载流子复合区域靠近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的界面。(2)在以上非掺杂型器件的基础上,在DMAC-DPS发光层中掺入不同比例的蓝色荧光材料TBPe,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5 nm)/mCP(40 nm)/DMAC-DPS:TBPe(30 nm)/SPPO13(50 nm)/CsF(1 nm)/Al(150 nm)的TADF敏化荧光器件。研究了TBPe掺杂浓度对器件的I-V-B特性、发光效率-电流密度特性及电致发光光谱特性的影响。DMAC-DPS:1.0%TBPe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是12.7%,接近DMAC-DPS非掺杂型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器件色度为(0.15,0.25),较DMAC-DPS非掺杂型器件色度(0.16,0.27)有所改善。进一步讨论了DMAC-DPS:TBPe器件中激发态的产生与演变过程。(3)为了避免TADF敏化荧光器件中多种能量损耗机制对器件效率的影响,我们选择在DMAC-DPS中掺入绿色TADF材料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和黄色TADF材料2,3,5,6-四(3,6-二苯基-9-咔唑基)-对苯二腈(4CzTPN-Ph),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5 nm)/mCP(40 nm)/DMAC-DPS:G/YTADF(30 nm)/SPPO13(50 nm)/CsF(1 nm)/Al(150 nm)的全TADF发光器件。绿光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为10.9%和32.1 lm W-1,黄光器件的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11.0%和36.6 lm W-1。在该类器件中我们可以在保持较高外量子效率的前提下,较大范围地调节客体材料的掺杂浓度而得到同时具有较好发光效率和发光色纯度的器件。另外我们还发现,与在普遍采用的主体材料CBP中相比,在DMAC-DPS中,4CzTPN-Ph的发光发生了约30 nm的蓝移,这主要来源于不同的主体和客体材料的偶极相互作用。(4)在上述DMAC-DPS:4CzTPN-Ph器件研究的基础上,降低4CzTPN-Ph的掺杂浓度,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5 nm)/mCP(40 nm)/DMAC-DPS:4CzTPN-Ph(30 nm)/SPPO13(50 nm)/CsF(1 nm)/Al(150 nm)的白光器件。其中,0.4%4CzTPN-Ph的器件拥有最高14.7%外量子效率。0.8%4CzTPN-Ph的器件色度为(0.29,0.39),最接近白光且器件色度稳定较好。测量的DMAC-DPS:0.4%4CzTPN-Ph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和瞬态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中同样发现550 nm处的发光且在对瞬态光谱中延迟发光部分用双指数衰减模型拟合得出其寿命为0.7μs和2.6μs,与文献报道相近,排除了DMAC-DPS与4CzTPN-Ph形成激基复合物的可能。探讨了DMAC-DPS:TADF器件中激发态的产生与演化原理并与同TADF敏化荧光器件进行了对比,DMAC-DPS:4CzTPN-Ph器件同DMAC-DPS器件几乎相同的外量子效率证明了全TADF器件能有效利用主客体材料产生的全部激子发光,减少了能量的损失。
其他文献
飞秒激光在材料表面诱导自组装周期结构(LIPSS)一直是光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组装周期结构的形成机理;另一个是拓展其应用领域。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飞行器和卫星的飞行轨迹、姿态控制要求越来越苛刻,而用来测量飞行器所在空间磁场的磁强计决定着飞行器飞行轨迹的精确程度。TMR传感器以其优
随着各种温度传感探头的不断发展,光纤温度传感探头研究将是温度测量及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强电磁场中更是表现出非常优越的特点。温度灵敏度作为评判光纤温度传感探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CQI)降低ICU空肠管堵管率。方法对实施CQI前空肠管的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改进目标,制定空肠管的护理对策并实施,比较改进前后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正式全面展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
随着薄片工艺等制造技术的发展,在场阻止型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Field-Stop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FS-IGBT)的背面进行光刻和离子注入并形成N+短路区(N+-shor
激光技术如今被广泛应用在激光雷达、激光测距、激光遥感成像及水下光学成像等领域,然而激光在大气及水下等复杂环境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介质的影响,尤其在大气中传
为研究重载和温度荷载耦合作用对环氧沥青铺装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首先模拟了钢桥面铺装重载的荷载图示,同时计算了冬季降温过程中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温度分布.然后,将移动重载
边界管理者是保障多团队系统协调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基于边界管理者多团队系统成员和子团队领导者的双重角色,其双重心理契约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多团队系统绩效产生直接或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北京的住宅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了成街成片的住宅建设,并先后于50年代掀起住宅建设的两个小高潮后,1976年掀起了住宅建设的新高潮,住宅统建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