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实性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h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乳腺导管内实性增生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根据WHO分类(2003)和Tavassoli等(1999、2003)有关标准,筛选出乳腺导管内实性增生性病变62例,对上述病例进行H&E形态观察和SMA、ER、CK5/6、CK8、p63、CD10、CgA、Sy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导管内普通型增生17例。导管扩张、呈实性,管腔内充填以增生的细胞,可见“次级”管腔。管周肌上皮SMA、p63、CD10均阳性,管内细胞ER、CK5/6、CK8阳性呈现明显的异质性。(2)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28例。镜检为扩张导管或小管内含纤维-脉管轴心的实性病变,增生上皮在乳头分支间融合。管周及管内乳头周肌上皮SMA、p63、CD10均阳性,增生区ER、CK5/6、CK8、p63、CD10从散在阳性到弥漫阳性不等。(3)导管内实体型乳头状癌8例。肿瘤细胞呈实体性充填于整个管腔,其间含纤维血管轴心。巢周及巢内肌上皮SMA、p63、CD10阴性;巢内细胞CK8、ER弥漫阳性,CK5/6少量散在阳性或阴性,7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4)导管内原位癌(实体状构型)17例。基本单一构型的实性增生细胞团,伴或不伴粉刺癌。3例管周肌上皮SMA、p63、CD10连续阳性,6例连续阴性,8例部分导管肌上皮间断或连续阳性;管内细胞CK5/6阴性,CK8弥漫阳性,9例ER阳性,5例伴神经内分泌。(5)神经内分泌癌8例:Syn和(或) CgA,阳性区域>50%。导管内乳头状癌型5例、导管原位癌型2例、浸润癌型1例。结论:高分子量角蛋白、肌上皮、激素受体和神经内分泌因子四类免疫标记物对五类乳腺导管内实性增生性病变具有实用鉴别价值。此外,与WHO(2003)不同,倾向把乳腺非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分三种类型:导管原位癌型、导管内乳头状癌型及浸润癌型。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  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白介素家族成员,它有两个受体,CSF-1R和RPTP-ζ。IL-34与多种疾病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有关。IL-34由多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图像分析的方法,结合郭熙《早春图》等山水画代表作,分析郭熙画面视觉空间中的透视与构图、空间与布局、虚实与藏露、用笔与用墨的特点,发掘出了郭熙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