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萝尔的成长旅程——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大街》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克莱·刘易斯出版了颇具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同时,作为生活的观察者和评论者,刘易斯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揭露和讽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因此,他的作品被视为反映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出版于1920年的《大街》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主要围绕着乡村医生肯尼科特和他的妻子卡萝尔的婚姻生活展开,通过来自城市知识女性卡萝尔的眼睛揭露了美国中西部乡村小镇的闭塞保守的沉闷生活。近年来,关于《大街》这部小说国内外研究视角逐渐丰富且多元化;然而,从成长小说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空间依然很大。因此,本论文以该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其展开了系统的阐述。  通过运用成长小说理论,本文以主人公卡萝尔心理成长旅程为主题,首先着重于卡萝尔由最初带着理想改革意识的浪漫天真,然后到踏入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冲突时的迷茫,以及经过幻想破灭的痛苦之后内心孤独无助,最后逃离小镇到华盛顿寻求独立自由的生活,在那里获得顿悟。从而,卡萝尔得以用一种更加坚定成熟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本论文共包含五部分,如下:首先,引言简单介绍作者刘易斯及《大街》的主要内容和大街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理论。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卡萝尔成长中的第一阶段:天真和幻想,这也是成长理论的无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卡萝尔对职业充满幻想,看待生活和世界的眼光相对天真。而卡萝尔的自我意识也处于一种无知状态。  第二章解读了卡萝尔成长中的第二阶段:困惑与冲突,这是成长理论中主人公体验经历的阶段。小镇现实生活带来的困惑导致卡萝尔的自我意识面临精神危机,在内外冲突下改革理想导致幻灭从而使其内心充满孤独无助。最后她毅然地选择了逃离现实。  第三章分析了卡萝尔成长中的第三阶段:顿悟和成长,即成长理论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阐释了卡萝尔内心获得顿悟,心理获得成长:重新对现实生活和自我有了更加成熟的认识,实现了自我内心的成长。对未来她依然抱有坚定的信念。  结论部分:在一定意义上,结合成长小说理论与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本论文对该小说反映的主人公卡萝尔心理成长历程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对主人公塑造,主题刻画,结构安排以及内容叙述方面的分析得出《大街》是一部关于卡萝尔自我成长的小说。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冲突与挫折,然而只有对现实生活对自我获得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更成熟灵活地应对内外方面的挑战,才能做出内心的选择,实现自我的发展。最后,作者刘易斯对美国社会状态及人物发展的生动描写,使得研究卡萝尔的心理探索路程对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心理成熟具有启示意义,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回顾了关于语言习得的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可以分为三类(Ellis,1994):行为论、先天论和互动论。互动论则把语言发展看成是语言环境和内在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
集作家、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于一身的佐拉·尼尔·赫斯顿可以说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因为她的作品涵盖了散文、短篇小说、戏剧、小说和人类学专著。赫斯顿晚年的时候,其人和作品都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加味生化汤及配合针刺治疗药物流产术后流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药物流产指征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样方法服用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习主席谈到深化改革时讲,“机会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归化主要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运用目的语文化的表达,方便读者阅读和接受。其代表是Eugene A.Nida和他的“功能对等”理论。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作为美国南方杰出的女性小说家,她倾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经典之作《婚礼的成员》讲述了一个敏感而爱幻想的
当今世界全球化日益显著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及扩展,中国文化的推广成为了迫切需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学作品重译现象十分普遍,同一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同译者的不同译本同时存在。但为什么要重译?受文本中心论和作者中心论的影响,过去对重译现象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经验论上,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