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OsAQP基因在干旱响应和粒型控制中的功能鉴定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通道蛋白是一类参与维持细胞水分稳态的膜转运蛋白。OsAQP(EF495246)是本实验室前期从水稻幼穗c DNA文库中分离的液泡膜内在蛋白类水通道蛋白的编码基因,在水稻根和地上部分均有表达,且高盐和干旱均能诱导其表达量上调。为鉴定该基因的功能,实验室构建了OsAQP过表达转基因水稻和拟南芥,发现OsAQP过表达能够促进转基因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增强转基因植株生长过程中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文以OsAQP转基因拟南芥、OsAQP过表达水稻以及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的OsAQP基因敲除水稻为材料,开展对该基因在干旱胁迫和粒型控制中的功能鉴定。对干旱胁迫下OsAQP转基因拟南芥的研究发现,在梯度干旱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的萌发率和绿化率显著高于对照(WT),说明该基因过表达能够提高萌发阶段对干旱的耐受性。在幼苗期,对干旱胁迫下气孔开闭状态的统计学分析发现,WT和三个转基因株系开放的气孔占比分别为72.61%、72%、55.28%和68.58%,转基因拟南芥开放的气孔数量更少。对气孔开合度的统计学分析显示,WT和三个转基因株系在干旱胁迫下气孔长宽比分别为2.9、3.8、5.0和4.8,且三个转基因株系的气孔长宽比显著高于WT。说明OsAQP异源过表达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拟南芥幼苗对干旱的耐受性,这可能与诱导气孔关闭、降低气孔开放程度,从而减少水分散失有关。对干旱胁迫下OsAQP过表达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检测显示,在种子萌发第72h时,野生型和OsAQP过表达水稻三个株系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46.9%、81.7%、80.6%和64.8%,即OsAQP过表达水稻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更高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在萌发第168h,OsAQP过表达水稻胚芽鞘长和根长平均比野生型高88.0%和87.5%,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该基因过表达有助于提高种子在萌发阶段对干旱的耐受性,促进萌发和生长。对幼苗期干旱耐受性的检测显示,OsAQP过表达水稻幼苗的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根鲜重均比野生型高。说明OsAQP过表达也能够增强水稻幼苗生长阶段的干旱耐受性。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OsAQP基因编辑水稻,并筛选得到2种纯合突变体(osaqp-2,osaqp-8)。编辑靶点测序结果显示,osaqp-2在靶位点处插入碱基“A”,osaqp-8在靶位点处缺失碱基“C”,造成该基因发生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预期都将生成截短蛋白(仅含N端163和46个氨基酸),达到了基因敲除的目的。对OsAQP过表达水稻和敲除水稻的农艺学性状统计显示,OsAQP过表达三个株系的千粒重分别是22.78g、22.75g、22.53g,OsAQP敲除水稻两个株系的千粒重分别是26.58g和27.24g,相较于野生型平均千粒重26.33g,OsAQP过表达水稻千粒重极显著低于野生型,而OsAQP敲除水稻千粒重显著高于野生型。对转基因水稻籽粒粒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OsAQP过表达水稻粒长、粒宽、粒厚均降低,而OsAQP敲除水稻粒长和粒宽增加、粒厚变薄,以上结果说明OsAQP与水稻粒型控制相关。在受精后第5-30天,比较颖果的形态和长宽,发现与野生型相比,OsAQP过表达水稻颖果更短更窄,而OsAQP敲除水稻颖果更长更宽,提示转基因水稻粒型的变化可能与颖果的早期发育有关。对粒型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水稻幼穗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籽粒大小正调控基因GW6a、GW8、GS2和GLW7在过表达水稻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籽粒大小负调控基因TGW6、GW2和DEP1在敲除水稻中表达显著降低,提示转基因水稻粒型的变化与粒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影响细胞增殖和扩张有关。进一步对转基因水稻颖壳进行石蜡切片分析,结果表明,OsAQP过表达水稻种子颖壳外围长度和细胞数量减少,敲除水稻颖壳外围薄壁细胞数量增加。本研究以OsAQP转基因拟南芥和过表达水稻为材料,鉴定该基因与干旱耐受的关系,发现该基因过表达有助于干旱胁迫条件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细胞学基础在于对气孔开闭的调控。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OsAQP敲除水稻,利用过表达水稻和敲除水稻开展该基因和粒型控制关系的研究,发现OsAQP基因与水稻颖果的发育、颖壳细胞的增殖与伸长等过程有关,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该基因在干旱应答以及颖果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定向设计与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危害极强的重要食源性病原菌,能引起人腹泻、出血性肠炎和多种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抗生素和支持疗法。但是,随着EHEC出现耐药性增强和耐药谱变宽的现象,通过抗生素预防和治疗EHEC越发困难。而且,使用广谱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后者与多种疾病风
学位
为了保证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污染源识别、污染迁移路径分析和镉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传输、镉阻控的优先级筛选尤其值得关注,土壤污染源与迁移路径、镉传输的系统整合,将为设计合适的污染源缓解战略、农产品和人类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源识别,且仅针对土壤指标进行解析,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推广存在局限性。因此本文将以污染源解析为基础,研究土壤污染迁移路径和镉在土壤-水稻系统
学位
植物小G蛋白ROP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开关,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和对环境的应答。本实验室对水稻ROP基因Os Rac5的研究显示,该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并且ABA、GA和BR等植物激素均能诱导其表达上调。为了鉴定该基因功能,实验室前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RNAi技术分别构建了Os Rac5基因敲除水稻和干扰水稻,并发现转基
学位
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反转录转座子(LTR-REs)是高等植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基因组结构形成、基因功能表达和基因组结构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单一物种的研究无法系统获得LTR-REs的分布、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规律和特征,而快速增加的物种全基因组数据为全面分析植物基因组LTR-REs的特征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Per
学位
水文连通性是指泥沙、营养盐和生物体等各种物质以水为载体,在空间异质景观或斑块间进行迁移、传输或扩散的便利程度,其受降雨、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如沟渠、道路和梯田的建设,改变了流域自然的下垫面状况和景观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导致流域水文过程由自然主导转变为自然-人类共同主导,进而影响流域水文连通性。以往研究针对单一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水
学位
2019年12月以来,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持续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SARS-Co V-2的快速传播主要由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患者也具有传染性,二是具有更强传染性的突变株不断出现。SARS-Co V-2的早期诊断是有效预防和控制COVID-19疫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
学位
土壤水分是开展农业活动的基础条件。水分运移影响了土壤性质和根系分布特征,为水分运输提供通路;相对应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改变了土壤性质。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土壤性质与根系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运移受到影响。不同植物根系构型、土壤理化性质都会使剖面水文连通性反映出不同的趋势。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坡改梯的政策,坡改梯田成为山区改善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
学位
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广泛且迁移转化过程复杂,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水污染控制工作中的重难点所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显示,农业源总氮、总磷排环境量占比46.5%和67.2%,这一数据在我国降雨径流易发和水土流失敏感的丘陵山区进一步提升。但由于对农业面源来源认知不清,加之技术和应用模式不完善,致使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严重阻碍。为此,本文首先基于实地调查分析了谭
学位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癌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目前,对于CRC基因组分型及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CRC早期阶段的分子图谱和关键事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在蛋白水平上的高通量鉴定及癌症蛋白基因组学的多组学解析。我们收集了148例CRC患者的435份微量肿瘤样本,覆盖4个组织病理学阶段,即非肿瘤期(NT期)、上皮内瘤变期(I
学位
菊花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种植方式通常以设施连作为主。而这种多年连作模式也引发了严重的连作障碍,导致枯萎病频发,经济损失巨大。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南新乡当地切花菊“光育”品种的连作枯萎病害现象,从连作菊花根际土壤分离致病菌,对其入侵及定殖方式、致病力以及对植株产生的生理胁迫开展研究,结合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当地连作引起的枯萎病的发生原因及发病机理,为菊花枯萎病的防治以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