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y2000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突出优点,它在许多国家都受到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以往预应力混凝土板系的有关试验及例题进行分析,结合有限元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板及梁支双向板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1.无梁板预应力配筋设计方法的讨论。对于仅预应力筋布置方式不同,而配有相同数量的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无梁板,以往的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揭示了它们具有相同的极限承载能力,很多人依据这一结论,认为只要保证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总量,其布置方案可以是任意的,因此采用等代框架法计算、设计预应力筋。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无梁板设计时,其内力是基于截面平均的结果,在正常使用状态与实际受力状态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比等代框架法和有限元计算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可知,按等代框架法设计的预应力布置并不能保证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据此提出了应根据无梁板在竖向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预应力筋布置的建议。2.柱上集中布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无梁板受力性能研究。现有设计方法认为对于柱上集中布置预应力筋的无梁板,柱上预应力筋可认为是支承双向板的暗梁,其支承的内平板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本文对集中布置预应力筋的无梁板的内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用现有方法确定的两向集中布筋数量的无梁板,其板中内力分布特点与梁支双向板是不同的,预应力筋暗梁不能起到实际梁的作用。所以板中的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并不能按照梁支双向板下的内力分布进行。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中布置预应力筋的无梁板基于梁支双向板支座反力的两向预应力筋数量确定的方法;3.梁支双向板支反力的研究。对于梁支承的双向板,由于实际工程中的梁支双向板支承梁的刚度并不是无穷大,板上荷载在两向支承梁上的分配受到两向梁的刚度及相对刚度的影响,且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将影响其上支反力的分布形式。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ANSYS中的混凝土单元)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双向板及单向布置预应力筋的梁支双向板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研究其在荷载由小到大逐渐施加、裂缝的展开的过程中荷载在两向梁上分配的变化及梁上支反力分布形式的变化,给出了更能反映实际的梁上设计荷载的大小及分布形式。
其他文献
本文在现场工程勘察、室内外大量试验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西南科技大学污水处理厂滑坡的复活变形机理、目前整体稳定性状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首先研究了滑坡所处的自然
体育场主看台悬挑屋盖具有跨度大、结构柔、材料轻巧等特点,是一种较典型的风敏感结构。特别是处于强风地区的大型体育场,主看台悬挑屋盖上的风荷载和由其脉动成分诱发的屋盖
黄河下游修建的大量引黄水闸服役期已经很长,在服役期内由于水流的冲刷、泥沙的磨损、温度应力、冻融剥蚀、混凝土碳化、氯离子的侵蚀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大量水闸都处在不断的破
地震由于其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破坏性,有史以来一直在威胁和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抗震防灾工作,不仅能减轻震害损失,而且对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也将起
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扩大和采深的增加,在一些老矿区陆续出现了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打破了原岩体力学平衡,导致岩体中的应力重新分布,在采空区的周边产生应力集
本论文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日照温度场和沥青摊铺温度场。所依托的工程为润扬大桥南接线丹徒互通主线桥。研究采用的是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预
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粘土的工程性质和微观结构具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桂林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基于可靠性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对工程中不确定因素的探讨,表明对结构进行基于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针对设计变量是确定量,部分设计参数
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方法,研究冻土路基列车行驶振动反应。基于低温动三轴试验,分析冻土动力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这是研究冻土路基列车行驶振动反应必要基础。引入土-
本文介绍了复合土钉支护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复合土钉支护的优越性;阐明了了边坡破坏模式对土坡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及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针对目前工程中使用的多种复合土钉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