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针对现今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农民在新农宅建设时对生态的忽视和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的居住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从传统民居(以北京和徽州为例)总结山可以利用的低技术生态策略,并利用其原理继承和演绎出适用于新建农宅的生态手段,总结成规则,为建筑师设计新农宅提供理性的依据,并从生态策略的角度对传统民居进行传承。
笔者主要运用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的方法进行写作。首先,笔者分别调研了北京郊区延庆和徽州江两婺源,分析了新建农宅的现状并总结了二者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借鉴,确定了北京和徽州两地适用的生态策略,并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修正和总结了北京和徽州传统民居各自利用的低技术生态策略。然后,笔者通过保留、继承和发展以及修正和增加三个方面对传统民居的生态策略进行归纳和演绎,提炼出适用于新建民居的策略手段。最后,笔者将这些生态设计手法分别运用在北京和徽州农宅的改良方案设计中,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策略的综合利用。
笔者总结和提炼的生态策略有些是建筑设计的常识,有些则是生态建筑常用的手段。社会文化和建造技术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使用人群和生活方式也随时在改变,唯一变化缓慢的只有气候条件。笔者认为,应对气候的具体策略会随着建筑技术和使用人群的改变而改变,而应对气候的原理却不曾变化,值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