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聚落水环境的生态营造研究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48次 | 上传用户:jingj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下,以西方现代文明价值观为代表的营造方式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其中,全球化的水资源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更是引发了人类的深刻思考。面对危机,“绿色”、“低碳”、“海绵”等概念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宣传与开展,说明生态文明已经渗透到现代人们的现实生活,是人们在消费文化统治下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后的反省与批判。相比中国传统聚落,现代城市的人水关系、人与自然已失去了和谐关系,而且这种危机正逐渐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中国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如按照城市以西方的营造体系建设则失去了活力,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本文以中国传统聚落水环境为研究切入点,将水作为生态因子进行研究,从水文化生态意识、水对聚落环境与民居建筑生态营造的价值,进而探讨中国脉络的生态审美观,这对于中国的新农村甚至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西方现代文明崇尚以“二元对立”和理性实证为核心内容,对于事物现象采取切片和拆零的方式,其结果使事物发展的有机整体性遭到严重割裂。因此,本文研究采取跨学科方式,探寻事物存在的综合性成因为基本方法。聚落水环境是指以水元素为生命循环过程而所产生的聚落及环境范围。水不仅仅是环境资源的概念,而对于聚落营造具有重要的生命价值,研究其与聚落的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形态,院落形态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生命关系。聚落的营造是复杂的自然生态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生态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它反映了人与天地、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下新农村的生态营造不应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导的机械美学为主导美学思想。本文通过中国传统聚落的生态营造的研究,梳理中国脉络的生态审美观的概念以及内容,它是在人与自然平等的价值观下的一种生命之美,和谐之美,朴素之美以及参与之美。这对于生态文明下的新农村甚至是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声波在一维固-液型随机失谐声子晶体中的传播,引进局部化因子的概念研究了结构的带隙特性和局部化特征。给出了局部化因子的计算表达式并用传递矩阵法进行了计算,
以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0.54BiFeO3-0.26PbTiO3-0.15Bi(Zn1/2Ti1/2)O3-0.05PbZrO3(BF-PT-BZT—PZ)高温压电陶瓷,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结合交流电导率的测试与分析,研究了陶瓷在高温下的电导行
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CoFe2-xLaxO4(x=0、0.05、0.10、0.15),通过TG/DSC、FT-IR、SEM、XRD以及红外辐射测试等方法研究了La掺杂量对干凝胶样品的自蔓延燃烧特性、烧结
采用山西运城地区机制砂配制出C30和C50混凝土,重点研究了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可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
<正>《男孩别哭》是美国导演金伯莉·皮尔斯根据1993年发生在内布拉斯加州布兰顿·蒂娜身上的真实故事,耗时5年潜心研究和创作的经典佳作。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甚至算不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杨贵妃传》在重现历史语境、还原历史真实的同时,通过史料的描摹与合理的文学想象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还原"与"重塑",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再现了"艺术真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道路工程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道路路基填筑施工中,石灰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施工材料,石灰的含量影响着石灰土的强度,所以在路基填筑施工中,需要
对测定原油沥青质含量的3种分离方法(离心法、抽滤法、过滤法)进行对比,观察到抽滤法在安全健康、效率及重复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对3种分离方法的
以马铃薯、苹果和甘薯为研究对象,研究L-半胱氨酸和金属离子对上述3种作物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对马铃薯、苹果和甘薯PPO活性抑制作用明显,随着L-半
本文通过试验对比了不同石粉含量时的混凝土工作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对提高混凝土工作性有利;石粉含量较大时,混凝土黏度增加,不利于施工。本文试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