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魏晋墓葬出土装饰品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装饰品往往被纳入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来分析,很少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元素来研究。虽然人体装饰品作为服装的陪衬,是服装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它的佩戴并不仅仅停留在衬托服装的搭配意义,而有其独立的多重意义。基于前人对装饰品的研究成果,通过全面收集河西地区魏晋墓葬中出土的装饰品,根据装饰部位不同分为发饰、耳饰、颈饰、腕臂饰这四大类。再按照各类装饰品饰物具体形制进行细致划分,总结出发饰为主要的装饰品,耳饰次之,颈饰与腕臂饰的佩戴率较低。发饰中双股发钗最受欢迎,耳饰中叶形耳坠较流行,颈饰分为单坠和串珠两种,腕臂饰有镯子和琥珀珠两种。这些装饰品是佩戴者美化自身的有利工具,同时因装饰品材质不同彰显出佩戴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贵重材质的装饰品被视为珍宝来使用,是佩戴者掌握的财富的具体体现。装饰品主要是佩带在身上用来美化人体的,不同的装饰品就有不同的佩戴习惯。河西地区汉魏时期的女性喜欢佩戴双股“U”形钗,对于男性来说,发簪只用来固发。男性、女性、小孩均可佩戴耳饰,但佩戴主体为女性。腕臂饰可单只佩于左臂,也可双臂各佩一只。装饰品与其他随葬品组合在一起,可看出佩戴人群上的特性,发饰的佩戴人群无明显的阶级差别,而耳饰、颈饰、腕臂饰的佩戴者皆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由于佩戴人群的特性,使得装饰品既具有阶级性又能达到审美和实用的统一。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地区,在这种多民族杂居的大环境中,河西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装饰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社会总投资规模快速增长,政府资金也大量投入于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各种领域,不断改善社
针对传统PID控制器的线性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模糊系统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案.同时,采用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进一步优化参数精度,称为基于鲸鱼
学者叶圣陶和夏丐尊都提出了群文阅读的思想。夏丐尊提出要展开“由精一篇向四面八方发展”的扩散阅读法,而叶圣陶则认为要先确定“文话的话题”,然后再进行选文,引导学生展
慈善组织作为社会第三部门,其服务覆盖了包括教育、环保、救灾、医疗等很多广泛的领域,在很多方面慈善组织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虽然慈善组织不具备像政府那样能够随意的调
中国儒家伦理存在着家本位思想,有论者将其归于私德范畴,认为不利于社会公德的培育.但对“家”与“家本位”思想的历史演变稍作梳理,可发现以“家本位”为特征的儒家伦理本身
近年来,各行各业在科技领域上的不断创新不仅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审计监督的改变也很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3日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经济形势也会有所改变,想要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就应该着重将科学技术融入审计工作中,提高科学技术在审计机关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科学技术融入到审计实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