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脓毒症3.0与脓毒症1.0诊断下合并血瘀证的患者,比较两者之间的疾病严重程度、循环灌注指标、临床干预措施及住院结局等方面的差异性,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别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纳入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标准的感染或可疑感染患者,按照脓毒症3.0及1.0诊断标准分为SOFA组及SIRS组,并按照中医证候标准将各组分成血瘀证及非血瘀证两个亚组,通过组间整体及组间血瘀证比较,对纳入前(T0h)、纳入时(T24h)、纳入后(转出/出院/死亡)这三个时间段的各项评分、循环灌注指标、干预措施等指标进行比较,以治疗结局、卫生经济学指标等做最终临床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2例患者,两组各56人。基线方面,整体组间的SAP存在差异(P<0.05),组内血瘀证基线平衡。在纳入前,与SIRS组相比,SOFA组血瘀证的病情程度通过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评估均较严重(P<0.05),APTT也相对延长(P<0.05);经24h干预后,SOFA组血瘀证仅在氧合指数方面呈现差异(P<0.05);在纳入后的结局指标上,SAP、MAP及△ APACHE Ⅱ在SOFA组血瘀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措施上SOFA组血瘀证在纳入时、纳入后的胶体液使用量、输血率及机械通气使用率比SIRS组更积极(P<0.05)。两组整体间的对比与亚组分析的结果基本类似,均在这些指标呈现差异。通过对整体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瘀证辨证、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可能会对住院死亡率有影响(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APACHE Ⅱ评分诊断ICU住院死亡率的风险敏感性较好(敏感性=1.00,特异性=0.69,AUC=0.86,P<0.05)。血瘀证组之间SOFA组比SIRS组在ICU住院死亡率(33.33%vs 0,P<0.05)及住院总耗费用中更高(4.72 vs 3.17,P<0.05),在住院天数方面无差异,整体SIRS组与SOFA组的结局基本表现一致。结论:脓毒症3.0诊断的血瘀证患者病情更重,在循环灌注指标方面与脓毒症1.0诊断的血瘀证患者无差异性,前者干预措施中对胶体液的使用、输血以及机械通气的使用会比后者更积极。血瘀证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对比情况与整体组间的指标差异类似。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血瘀证辨证可能是影响两种诊断标准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