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自限性的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全身中、小血管均可受累,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尤为多见,是影响川崎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瘤(Coron ary artery aneurysm,CAA)一旦形成,除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外,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近年来,经体表面积(Body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自限性的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全身中、小血管均可受累,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尤为多见,是影响川崎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瘤(Coron ary artery aneurysm,CAA)一旦形成,除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外,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近年来,经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校正的冠状动脉Z值(Z score,简称Z值)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冠脉内径绝对值,成为判断KD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新标准,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然而Z值计算系统及冠脉损害标准在国际上仍存在争议,国内尚未建立相关Z值计算体系,Z值的应用也未形成共识。因此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方法仍是KD诊治及随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了解KD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探讨基于Dallaire系统的Z值在定量评估KD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后及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童诊疗中心住院治疗的334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2分别根据基于Dallaire系统的Z值标准与传统冠脉内径标准对KD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类,比较急性期两种评价标准间CAL发生率及累及部位的差异;分析Z值标准下,不同程度CAL在发病后3月、6月、12月、24月的转归情况及不同IVIG治疗方案间CAL的发生率。3根据急性期Dallaire系统Z值结果,将KD患儿分为CAL组(n=121)和NCAL组(n=213),CAA组(n=92)和NCAA组(n=242),小CAA组(n=59)和大CAA组(n=33),对初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给药前可能对CAL形成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Z值标准下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结果:1 2014年~2019年我院KD患儿呈逐年增多趋势,春夏多发,4~8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者占88%,1~3岁为发病高峰;男∶女=1.57∶1。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其他主要表现以口唇改变(78.7%)及结膜充血(78.4%)最多见,心脏非特异性表现中以二、三尖瓣反流、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心外非特异性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最多见。KD急性期WBC、N%、PLT、HB、NLR、CRP、ESR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IVIG治疗后WBC、N%、HB、NLR、CRP较前下降,ESR、PLT继续上升(P<0.05);不完全KD患儿WBC、N%、NLR、PLR、CRP、ESR、ALT、TB较典型KD更低,CK-MB更高(P<0.05)。2以冠脉内径及Z值为标准,分别检出CAL139例(41.6%)、121例(36.2%),CAA28例(20.1%)、92例(76.0%),两组间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Z值标准较冠脉内径标准CAA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标准均显示左主干为CAL最常累及部位。Z值标准下,发病后3月、6月、12月、24月的CAL恢复率分别为:CAD组:77.8%、81.5%、100%、100%;小型CAA组:64.6%、77.3%、81.4%、92.7%;中型CAA组:66.7%、71.4%、75.0%、84.0%;巨大CAA组:0%、20%、40%、40%。3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不完全KD、IVIG给药时病程>10天是KD合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β>0,P<0.05,OR>1);男性、IVIG给药时病程>10天是KD合并CAA的独立危险因素(β>0,P<0.05,OR>1);IVIG给药时病程>10天(β>0,P<0.05,OR>1)、低白蛋白血症(β<0,P<0.05,OR<1)是KD合并大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显示KD人数逐年增多,春夏多发,男多于女,5岁以内多见。KD急性期炎症指标升高,治疗后大多下降,ESR、PLT持续升高;不完全KD炎症指标较典型KD更低。2基于Dallaire系统的Z值能更加敏感地反映严重冠脉病变,尤其是CAA及巨大CAA的发生。3基于Dallaire系统的Z值评价标准下,男性、不完全KD、IVIG给药时病程>10天是KD合并CAL的危险因素;男性、IVIG给药时病程>10天是KD合并CAA的危险因素;IVIG给药时病程>10天、低白蛋白血症是KD合并大CAA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多发脑转移患者,其自然生存期短。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联合局部推量,是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放疗后的放射性脑损伤,如头痛、恶心、呕吐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观察全脑放疗加局部推量联合重
目的:评估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CAPRINOX)方案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FOLFOXIRI)方案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CAPRINOX,n=36,q=21d)和对照组(FOLFOXIRI,n=22,q=14d),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后客观
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屏幕多媒体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广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有意无意间成为婴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在人们享受屏幕媒体带来的各种好处时,因接触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及游戏系统等”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国内外有少量研究将这种接触称之为“屏幕媒体暴露”[1],并认为屏幕媒体暴露会影响儿童认知、语言及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发育。小儿孤独症的确诊数在随着医疗技术
背景: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引起婴幼儿神经系统损害的常见致病因素,患儿常出现运动及认知障碍。足够的神经营养支持是治疗HIBD的关键,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神经修复方法,导致越来越多的患儿遗留多种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近年来干细胞在HIBD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作用,但具体机制不详。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干细胞的旁分泌机制的重要性,可通过
背景:帕金森病(PD)以脑干含神经黑色素(NM)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坏死为病理特征。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的震颤评分与僵直评分比值可分为3个不同的运动亚型:姿势步态不稳型(PIGD)、震颤为主型(TD)及混合型(PDM)。识别不同亚型可以帮助了解PD潜在疾病机制、预测预后并最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神经黑色素敏感的磁共振成像(NM-MRI)可以检测到原发性PD患者颅内含神经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致使动脉灌注区域脑组织永久性坏死。近年来,发现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可能参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但尚未阐明MIF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MI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神经损伤及可能涉及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利用大脑
目的:探讨MG患者调节性T细胞线粒体自噬异常的分子机制,为探索新的MG特异性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与处理:选取15例临床确诊的MG患者,抽取外周血30m 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出单个核细胞,然后再用CD4+CD25+Treg分离试剂盒从PB MC中分离出Treg细胞。将MG患者的Treg细胞分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经CC CP处理培养组、经Cs A处理培养组、经CCCP
背景: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第四。宫颈癌的治疗方式多样,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问世及给药方法和途径的改善,化疗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化疗可用于宫颈癌的术前或术后,也可与放疗联合治疗。因此新药物的研发对于宫颈癌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海洋生物碱Rhopaladins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潜在抗癌药物。本课题以Rhopaladins为先导化合物,
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心脏血管先天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是胎儿所有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存活率较前明显提高,人们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病理、生理学认识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相关喘息性肺炎婴幼儿在急性期的临床表现、胸部CT结果及潮气呼吸肺功能特点,恢复期的咳嗽消失时间和肺功能参数变化;以指导临床对MP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及了解MP相关喘息性肺炎婴幼儿肺功能的受损及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71例患儿,根据MP-Ig M结果分为MPP组和非M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