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它将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中解放出来,认为隐喻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本文以《现在开庭》中的20个中文案例和《著名审判》的20个英文案例为语料,根据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批判性话语分析,首先找出中美语料中的概念隐喻,然后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找出异同点并探究中美法庭语言中选择相同和不同概念隐喻的原因。 通过分析表明,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导致了中美法庭语言使用相同的概念隐喻,而文化内涵和社会环境导致中美法庭语言使用不同的概念隐喻。 本文致力于拓展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范围。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在司法实践中有助于突出它在思维和法律推理过程中作用的重要性,并表明它在法律话语中有独特的认知和构建效果。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