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药品作为医药产业中重要的环节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药品的价格对百姓的健康和社会医疗保障系统运行影响较大。药品的价格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药品价格问题更加突出和复杂。在国家放开药品价格,部分药品通过直接挂网采购的方式来确定价格的政策背景之下,却出现了部分药品价格异常波动的现象,受到了医药行业各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探索稳定合理的药品价格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是保障社会大众健康、促进医疗保障体系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理论:本研究将探讨在药品价格管理中如何体现政府与市场合作治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并且将为“新常态”下政府与市场合作共治提供参考。具体而言,研究以公共物品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区别药品的物品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且根据物品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不同对药品进行分类。然后,以此为基础,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理论等分析我国药品价格政策及其问题。 方法:本论文以江苏省药品招标采购中部分药品价格变化对比为例进行分析,选取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法、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设计各类药品的价格评估方法与机制,提高药品价格评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结论:论文通过对我国药品价格政策的系统梳理,比较了各种定价模式的优劣,并对药品的属性加以区分;同时借鉴国际上制药业发达国家的药品价格治理成功经验,对我国药品价格政策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剖析。论文以江苏省药品集中招标为例,选取直接挂网采购的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价格变化数据,从对药师和病人两个角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尝试性的提出完善我国药品价格政策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