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量损失的玉米水分适宜指数构建及演变规律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生育期内水分亏盈状况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年际间波动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玉米粮食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虽然各类旱涝指数的建立与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但针对具体作物的旱涝指标仍相当缺乏。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依据产量损失具有阶段性累积的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产量损失的玉米水分适宜指数(Specified Water Suitability Index for Maize,SWSIM),并利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四盟)1960~2017年106个站点的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34个站点的1992~2016年玉米单产数据,阐述了SWSIM中各生育阶段减产率的参数化方案。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了针对具体作物水分适宜指数构造的一般方法。本文基于作物产量损失具有阶段性累积的特点,以连乘方式进行逐阶段修正,构建了一个结合作物生育期内水分亏盈和产量损失的指数,并利用东北地区玉米单产数据,确定了SWSIM在玉米各生育阶段具体的减产率参数,为作物旱涝指数的构建提供了方法论的参考。2.本文利用气象灾害年鉴资料和产量数据对SWSIM在东北地区的指示能力进行效果验证。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相比,构建的SWSIM能够更准确地捕获历史典型旱涝年,指示干旱年玉米受灾范围的能力更佳。玉米水分适宜指数对降水、温度和风速的变化响应显著,在玉米生育前期,降水因子是制约玉米营养生长的关键气象要素;在拔节至抽雄期,辽宁省西北部、吉林省西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内蒙古东盟降水因子仍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气象要素,而在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和黑龙江省西北部温度因子则是影响产量形成的关键气象要素;在玉米生育后期,降水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作用减弱,温度条件更有利于玉米籽粒灌浆,从而保障玉米产量。玉米水分适宜指数可以作为东北地区旱涝灾害的评价指标,进而评估未来玉米生育期内水分适宜状况。3.本文利用CMIP5全球气候模式数据计算2020~2099年各地区玉米水分适宜指数。未来21世纪全区平均的SWSIM未发现明显的长期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年代际波动,东北北部地区水分适宜性优于南部地区。在3种排放情景下,RCP4.5情景下的SWSIM最高,RCP2.6情景下次之,RCP8.5情景下最低。随着气温显著升高,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以及总生育期的需水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在RCP8.5情景辽宁省和吉林省南部玉米需水增量最大。虽然玉米需水量相比于基准时段(1980~2005年)有所增加,但未来降水量的增加部分弥补了气温升高导致玉米需水量的增加,使得未来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内水分适宜性以及玉米产量并未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总而言之,本文构建的玉米水分适宜指数能够反映水分亏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评估方面也取得较好验证结果,为具体作物旱涝指标的构建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最近提出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受到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它基于两个简单的假设,在许多合成数据集中能够实现有效的聚类。然而,DPC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需要用户根据决策图来手动选取聚类中心。在许多真实数据集中,手动选取聚类中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数据集中,DPC难以取得好的聚类效果。该问题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中普遍存在
人体动作识别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智能安防、机器监控、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等。随着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动作识别的巨大产业前景使其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随之而来的硬件设备革新,为人体动作识别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平面信息升级成空间信息,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往基于深度图像序列的方向上投入,而在深度图像序列中,以3D骨骼数据的使用最为广泛。同时,随着深度学习技术
二甲基亚砜作为有机化学和精细化工技术中极为重要的溶剂,它一直是各领域主要的研究对象。由于二甲基亚砜分子具有多官能团的特性,这使得二甲基亚砜混合溶液表现出复杂的氢键的行为。自激光出现以来,拉曼光谱成为一种识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本文深入探究了含氢-氧根官能团对二甲基亚砜结构与性质的影响。(1)首先,我们利用532 nm的Nd:YAG脉冲激光分别研究动高压对重水结构
为了充分了解东中国海域的环境状态及变化过程,以便有效指导环境生态的管控和利用,本文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数据集成软件(Oceanographic Data Integrated Tool,ODIT,登
多级孔结构的构建有利于气体扩散电极的传质和电催化反应的进行。本文将廉价易得的炭黑、石墨与常用的粘结剂聚四氟乙烯乳液(PTFE)和造孔剂一起共混处理,制成了一种扩散层和反
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由于其独特的一维结构、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而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在电子、光学器件和生化传感器等诸多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的新兴领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迅速而广泛的发展起来。分子表面自组装是构筑二维纳米材料的简便常用方法。然而分子在表面上的自组装是一个复杂的
水分与葡萄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水分的盈亏可抑制葡萄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葡萄的产量及品质。本研究由水分的盈亏可致葡萄产生病害风险的角度出发,选取葡萄生长过程中高风险的干旱及霜霉病害,针对可能引起其发生的气象条件展开研究,以中国葡萄主产区之一的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鲜食葡萄为研究对象,基于1981-2014年环渤海区域包括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在内的6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
家畜人工授精技术是畜牧业高效生产的重要一环,其中精液的冷冻保存对于该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至关重要。在獭兔养殖业中,青紫蓝獭兔的精液冷冻保存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获得青紫蓝獭兔精液最有效的保存条件及方法,以期提高该品种公兔的利用率和母兔的繁殖性能,进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研究了不同保存方法(不同稀释液、PH值和温度)对精子质量和人工授精后代的影响。本试验在常温(17℃)、低温(4℃)、冷冻
生物或者物体由于集群属性形成的群体行为常见于自然界中。群体行为研究有助于人类深入地了解自然界,并为智能集群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数十年来,群体运动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通用的、被广泛应用的理论模型。元胞自动机对复杂系统模拟具有独特优势,另外,最小势能原理是自然界中广泛适用的规则,本研究将二者结合建立群体运动的势能模型,用其对鱼类的群体行为进行研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