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多次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多次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为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09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外科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43例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按术后复发情况分为3组:术后未复发组(第1次术后至少2年内未复发者,101例),二次术后未复发组(第1次术后1年后复发,第2次术后至少2年内未复发者,20例),二次术后复发组(第1次术后1年后复发,第2次术后1年后再次复发者,22例)。对第1次及第2次手术时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指标。结果:1.二次术后未复发组与二次术后复发组第1次及第2次手术时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第1次手术时肿瘤大小、第2次手术时肿瘤大小、第2次术后1年血清HBV-DNA水平是肝癌二次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2.二次术后复发组的复发间期平均值为24.45月,二次术后未复发组的复发间期平均值为41.60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期(≤24个月)是肝癌二次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3.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四个因素:第1次手术时肿瘤大小、第2次手术时肿瘤大小、第2次手术术后1年血清HBV-DNA水平、复发间期(≤24个月)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2次手术肿瘤大小、第2次手术术后1年血清HBV-DNA水平、复发间期(≤24个月)是肝癌二次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术后未复发组分别与二次术后未复发组,二次术后复发组第1次手术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未复发组与二术后未复发组在有无饮酒史、术中是否输血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复发组与二次术后复发组在切缘距离、肿瘤大小、是否有镜下脉管癌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未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第2次手术时肿瘤大小、第2次手术术后1年血清HBV-DNA水平、复发间期(≤24个月)是肝癌二次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对检索语言在医学信息管理与检索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其中着重介绍了国内外通用的规范化检索语言的应用情况,包括医学主题词表、国际疾病分类法、系统医学术语-临床术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在城市反恐、灾难救援、军事等方面对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穿墙雷达系统可以对建筑物或墙体等非电磁透明介质后的目标位置进行探测和定
<正>1案例描述一天课间操时,笔者经过单、双杠区时发现昨天刚刚修好的几根单杠拉线又不知被谁扯断了。再仔细一查看,大多数的单、双杠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锈蚀或由于人为的破
为解决传统地下车站两端设置机房的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方案主要存在的车站空间利用不合理、输送能耗较高、系统调试较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可应用于6A编组车站的单端设置机房的
目的:初步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1.利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和不同放疗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9月100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
【正】 为了高速度发展生产建设事业,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必须在工业企业生产中采用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生产组织方法等新技术,并讲求它们的经济效果。因为良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明强小学和闵行区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学校体育和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与可
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大,增长快,按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呈现几个特点:老龄化加速、两性老龄结构失衡、地区老龄化失衡。老龄化加速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黄芩素对缺氧诱导的胃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并研究相关机制。方法:1、细胞实验:通过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黄芩素和5-FU对常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