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于2016年暑期参加了SDL公司的实习,在此期间,笔者担任翻译项目经理助理,参与了翻译部Sony本地化项目的管理,全方位地实践了质量保证工作。本地化项目管理涉及到客户、项目管理人员、译员和桌面排版人员等多方参与者,遵循本公司特有的翻译流程,运用多种交流平台、翻译辅助工具、翻译技术和管理工具等,因此,本报告主要探究了项目管理流程中的有效沟通、进度控制、语言问题、非技术错误处理、流程本身等问题,从而帮助参与各方提高效率,改善流程的不足之处,以促使项目实现高效运行,保证译文的高质量和高产能,形成客户满意度高、翻译部效能高的良性循环。作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观察,了解了整体的流程,并且发现了一些问题。结合相关本地化案例和研究,查阅翻译如何进行项目过程中的沟通、项目流程、项目管理和翻译技术工具使用等相关文献,同时请教上级管理人员和有关语言服务业专家,作者形成了该翻译实习报告。作者发现缩短沟通渠道、清楚区分各个岗位职能可以缩减项目沟通时间;摘取重要信息、充分利用工具有利于进行进度控制;团队成员乐于发现问题和分享问题解决过程,可以提前规避很多语言问题;译员的项目指南熟悉度和管理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能避免非技术性错误的出现。对于项目流程存在的问题,作者也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如何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实施项目,还有待探讨。通过译员、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反馈和评价,以及笔者的亲身实践可得知,笔者提出的意见简化了整体流程,未雨绸缪,避免了出现的许多琐碎问题造成的时间浪费,对质量保证有一定的效果。目前关于本地化项目质量保证的研究不多,相关专著也有限,其原因在于本地化行业在中国兴起时间并不长。而对于传统翻译项目质量保证的研究多从语言学理论方面研究,从项目管理及实践角度出发的研究屈指可数。笔者希望本报告能够充实本地化行业项目管理的实践案例,为本地化翻译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该报告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的项目介绍,第二部分介绍了本地化项目运行的整体流程,接下来的三部分从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出发,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利用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进行翻译质量管理,第六部分是结论章节,描述了在项目流程和质量保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总结了在整个项目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