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全球环境经历子多次“温室气候(greenhouse climate)与“冰室气候(icehouse climate)的交替。研究新生代的气候环境变化,对我们预测未来的气候发展趋势至关重要。植物化石作为地球历史生命进程中留下的直接证据,见证了几乎整个地史时期的环境变迁过程,为古环境的重建留下了宝贵的材料。本文植物化石采自浙江天台东部中新世嵊县组的硅藻土层中。植物群组成以被子植物叶化石为主,还包含少量的裸子植物以及果实、种子等化石。本文通过叶结构分析与角质层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浙东天台东部晚中新世植物群组成做了系统的分类鉴定,共有植物29科46属60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7种,单子叶植物2科2属2种,其余的全部为双子叶植物。植物群以Lauraceae、Leguminosae、Fagaceae、Ulmaceae为主,Betulaceae、Hamamelidaceae、Aquifoliaceae、Smilaceae、Pinaceae等占一定比例。从植物群的组成来看,植物群的植被类型属于带有向温带过渡性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例如Cinnamomum、Litsea、Machilus、Castanopsis、Lithocarpus、Caesalpinia、Mallotus等属一般只分布于热带和业热带地区,而Betula、Acer、Carpinus、Amelanchier Cercidiphyllum、Cornus等又是组成北半球温带森林系统的重要分子。通过对化石点附近古地形和古海拔分析,推断晚中新世时天台东部拥有一个海拔大约300 m的古湖泊,附近山地的最高海拔约为1200 m,该区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湖泊里面生长着丰富的Trapa;在300-600 m的低海拔区为常绿阔叶林地带,林下生长着茂盛的灌木,其中零星分布一些杉木(Cunninghamia)和马尾松(Pinus premassoniana)林,藤本植物菝葜(Smilax)攀援在乔木和灌木之上;海拔600-1000 m的山坡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同时分布一些常绿树种;海拔1000-1200 m的地区,以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利用共存分析法(CA)、分布区叠加法(ODA)、叶缘分析法(LMA)以及气候与叶片多变量分析程序(CLAMP)对植物群的古气候进行了定量重建,四种方法相互印证,大大提高了古气候重建结果的可靠性。分析表明:晚中新世时天台附近的气候与现代相差不大,其年均温(MAT)与现代接近或略低于现代,最冷月均温(CMMT)基本相当,最热月均温(WMMT)要比现代低1-2.5℃,气温年较差(DT)比现代小1-4℃,年均降水量(MAP)比现代少176-272mm。通过对天台晚中新世的古气候分析,对比该区早上新世古气候研究成果,结合新生代全球气候演变历史,对浙东地区新近纪以来的古气候变迁以及亚洲季风的作用机理做如下推测:晚中新世的MAT、WMMT、CMMT与现代大致相当,气温年较差DT与现代比较接近,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季风系统;此后业洲季风减弱,而且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造成早上新世的气温比现代温暖,气温年较差DT大幅度减小,MAT和CMMT高于现代,但WMMT (?)低于现代;可能从晚上新世早期(约3 Ma)开始,亚洲季风再次显著加强,随着全球气温变冷的大趋势,最终形成现今的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