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表皮蛋白对角膜凸起结构形成的功能探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的复眼角膜表面存在凸起结构,具有抗反射、防水等功能,常被用作仿生材料模型。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角膜凸起结构的物理性能探索,并通过生物化学手段合成仿生材料等,但制备此类仿生材料较为困难且造价高昂。因此通过探究角膜凸起结构形成的机制,有益于用生物学方法制备环境友好型且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仿生凸起膜材料。目前对揭示角膜凸起结构的分子机理的研究甚少,有研究者通过质谱在家蚕和野桑蚕角膜中鉴定到主要的表皮蛋白但没有提供进一步证据。斜纹夜蛾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在野外生存能力强,可长距离迁飞,并具有较好的夜视能力。家蚕同为鳞翅目昆虫,经人类几千年的驯化,视觉能力较弱。表皮蛋白是重要的结构蛋白,对维持昆虫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首先分析斜纹夜蛾与家蚕角膜凸起结构的差异,然后筛选参与斜纹夜蛾复眼角膜凸起结构形成过程的关键表皮蛋白基因进行功能初探。最后尝试利用表皮蛋白在体外合成具有类蛾眼凸起结构的生物膜。研究结果将为角膜凸起结构形成机理提供线索,为合成环境友好型的仿生类蛾眼角膜凸起结构的生物膜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斜纹夜蛾与家蚕复眼凸起结构的形态学观察使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斜纹夜蛾和家蚕复眼角膜凸起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斜纹夜蛾的角膜凸起结构较为致密规则,每个凸起的形状基本重合,凸起高度为200 nm到250 nm,宽度为0.2μm;家蚕的角膜凸起结构呈不规则迷宫状凸起,每个凸起的形状各异,凸起高度为10 nm到20 nm,宽度为0.4μm。说明斜纹夜蛾的角膜凸起结构与家蚕存在显著差异。对两者复眼及角膜凸起结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斜纹夜蛾复眼在蛹5天时开始发育,蛹8天发育完全,其角膜凸起结构从蛹6天开始发育,蛹8天形成坚硬致密的凸起结构;家蚕复眼在蛹4天开始发育,其角膜凸起结构从蛹5天开始发育,蛹7天形成凸起结构。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斜纹夜蛾和家蚕复眼表面的疏水性能结果显示,家蚕复眼表面的接触角在60°到110°之间,而斜纹夜蛾复眼表面的接触角在100°到150°之间,表明与家蚕相比,斜纹夜蛾复眼表面的疏水性较强。2.斜纹夜蛾与家蚕角膜中蛋白的鉴定与分析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角膜凸起结构的组成成分,在斜纹夜蛾角膜中共鉴定到3463个蛋白,其中表皮蛋白101个,包含CPR家族56个,CPH家族12个,CPG家族13个,其他家族的表皮蛋白有20个;家蚕角膜中共鉴定到1625个蛋白,其中表皮蛋白90个,包含CPR家族52个,CPH家族20个,CPG家族13个,其他家族表皮蛋白6个。同时在角膜中鉴定到与硬化黑化相关的酶,包括漆酶(Lacc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和N-乙酰基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aa NAT)。根据LC-MS/MS和RNA-seq数据,鉴定出在斜纹夜蛾角膜中高表达且富含组氨酸的表皮蛋白,并选择表达量高的CPR家族基因SL_Aki-164、CPH家族基因SL_Aki-278、CPG家族基因SL_Aki-184以及SL_Aki-90进行功能探究。3.斜纹夜蛾候选表皮蛋白基因的功能初探对组学筛选到的四个表皮蛋白进行组织和时期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SL_Aki-164在蛹期第5天开始表达,第7天达到表达高峰,之后表达量急剧降低,直至几乎不表达;SL_Aki-278在蛹期第4天开始表达,蛹期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量逐渐降低,到第10天几乎不表达;SL_Ak-i184和SL_Aki-90表达模式相似,均在蛹期第5天开始表达且表达量最高,随后表达量降低。整体上看,这四个候选基因高量表达的时期与复眼角膜凸起结构形成时期保持一致。利用RNAi沉默SL_Aki-164和SL_Aki-278基因后,角膜凸起结构出现紊乱,主要表现为几个凸起结构粘连在一起、凸起变为迷宫状,即凸起高度和宽度发生极其显著变化。而沉默SL_Aki-184以及SL_Aki-90基因后无明显表型。免疫荧光和免疫胶体金结果显示,SL_Aki-278定位在角膜凸起上,SL_Aki-164定位在角膜凸起的基部。综上,表皮蛋白SL_Aki-164和SL_Aki-278在构建角膜凸起结构过程中具有作用。4.仿蛾眼角膜凸起结构生物膜的制备通过原核表达成功在体外获得重组蛋白SL_Aki-164和SL_Aki-278。进一步将表皮蛋白SL_Aki-164、SL_Aki-278分别在体外建立交联反应体系,经SDS-PAGE检测两个蛋白体系都可以形成二聚体和多聚体,表明成功交联。在孵育两小时后形成了生物膜。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SL_Aki-164参与体系形成的生物膜较为平整,而SL_Aki-278参与体系形成的生物膜表面具密集的颗粒状凸起,形状和高度与斜纹夜蛾角膜凸起结构类似,高度约200 nm。与此前物理化学法合成的仿蛾眼凸起结构材料相比,此膜是用生物学方法在体外合成,具有环境友好等优势。
其他文献
晚唐五代是漢字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此時期楷書不斷走向成熟定型。受各種因素影響,晚唐五代石刻出現眾多俗字,其文字構件變異繁多,成爲漢語俗字形成和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1)然在文字構件研究方面,前人多集中在漢魏六朝或隋唐時期,五代僅稍有提及,沒有專門、系統的研究成果。因此,對五代石刻文字構件進行斷代研究,不僅有利於該時期石刻文字的整理與研究,也有利於構建更爲完善的漢字構形系統,爲漢字發展史研究提供這一
今天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中最有希望的增长领域之一,尤其是在俄罗斯,那里隐藏着许多美丽的景区景点,但很多公众尚无这种意识。Zavyalovo的乡村旅游资源形式多样而独具特色,经过战略规划和设计,极有可能成为绝佳的旅游目的地。作者因此将该区域确定为案例研究区域。作者首先探索了乡村旅游发展如何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它对村庄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开办企业,以及为Zavyalovo当地社区创造许多替代性收入
学位
二滩水库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雅砻江的下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人类社会服务功能。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环境调查中重要组成部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与水环境因子有着紧密的联系。监测水库浮游植物及水质状况对保障水库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探明浮游植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内在联系可为制定合理的水库调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基于此,本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对二滩水库浮游植物与水环
氨氮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威胁水生动物生存和生长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含氮化合物的微生物代谢、农业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育珠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水质净化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方面也有较大潜力。然而,目前关于双壳贝类氨中毒机理的研究还很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贝类对氨氮的动态响应模式,本研究首次评价了氮氮对三角帆
真菌性病害对于柑橘产业危害十分严重,柑橘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一种柑橘生长期真菌性病害,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tangerine pathotype)引起,侵染易感品种的嫩叶、嫩梢、幼果等幼嫩组织,产生坏死病斑,引起落叶落果。病原交链格孢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导致柑橘褐斑病的是橘致病型,其产生的寄主专化性ACT毒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脱硝技术之一, 其中催化剂是NH3-SCR技术的核心, 但由于NH3-SCR催化剂的低温活性一般较差且容易SO2中毒失活, 因此研究脱硝催化剂的低温抗硫性能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NH3-SCR脱硝催化剂在SO2存在下的失活机理. 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于SO2与NH3、金属活性中心发生反应, 生成的硫酸铵盐堵塞催化剂孔道进而影响催化效率, 生成的金属硫
Hox基因是动物中最古老和高度保守的基因之一,包含一个保守的DNA结构域Homeodomain,在控制形态和器官发生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Hox基因的功能与其表达模式密切相关,表达模式的破坏导致了发育缺陷和生理疾病。在家蚕的发育过程中,有30多个Hox基因突变体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变化,如多腿或缺腿、丝腺异常、翅缺陷和触角发育异常。除了控制转录因子或信号分子外,Hox基因还抑制或促进基本的细胞过程。自噬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早产生翅的种群,同时也是唯一有翅的无脊椎动物类群。翅膀作为昆虫的重要器官,在觅食、寻偶、迁徙、扩大分布和避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同时也是农林害虫主要类型鳞翅目昆虫的重要模式生物。对翅发育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家蚕乃至其他昆虫的翅发育调控理论,也为鳞翅目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模式生物果蝇的翅发育机制研究较深入,现已明确有EGFR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
柑橘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类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在它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会面临一些无法逃脱的环境因素,其中低温、干旱、盐渍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危害其生长发育。为了抵御一系列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植物往往会进化形成一套复杂且精准的环境应答机制,在这个信号传导系统中转录因子起着关键节点作用。AP2/EREBP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其家族成员众多,广泛参与植物对低温、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反
鉴定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准确的表型判别或测定至关重要,尤其是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复杂,研究中对表型测定的精准度要求更高。茧丝纤度是蚕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典型的数量遗传性状。在茧丝纤度的遗传规律研究和家蚕育种改良等相关试验中,为达到被测个体可继续用于后续研究的目的,常采用活蛹缫丝的方法测定茧丝纤度,但活蛹缫丝对茧质要求高、效率低,且药剂会对蚕蛹造成一定伤害。因此,研究建立更加便捷且利于保留活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