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搭建了基于电场工况下的摩擦学测试平台,选择六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在钢/钢摩擦副上进行摩擦磨损实验,设计研究了电场方向(正、负两个方向)、电场强度(0 V、±0.2 V、±0.4 V、±0.6 V、±0.8 V、±1.0 V)、载荷(1 N、3 N、5 N、10 N、20 N)、频率(0.5 Hz、1 Hz、2 Hz、3 Hz)等因素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对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离子液体的摩擦学行为进行测定,利用Micro-XAM型激光共聚焦三维表面轮廓仪对磨痕表面进行表征,利用JSM-5600 LV型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痕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PHI5702型多功能电子能谱仪对磨痕表面的元素分布和价态等进行微观检测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具有不同阳离子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外加电场环境下,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在不同电场强度、不同频率、不同载荷条件下,随着烷基链长的不断增长,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变化规律。控制载荷和频率相同,烷基侧链长度的不断增长使之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其摩擦系数逐渐减小;控制电位和载荷相同,在不同的频率下摩擦系数则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控制电位和频率相同,不同载荷时,摩擦系数则随着烷基侧链长度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同时,电场方向对以上条件没有明显影响。2.研究具有不同阴离子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外电场工况下,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在不同电场强度、不同频率、不同载荷条件下,其摩擦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在上述三种情况下,此三种离子液体的减磨耐磨性能均表现为:四氟硼酸盐的耐磨性能优于氯盐优于硝酸盐。同时,电场方向的变化对以上规律没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