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i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导致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视力的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及工作生活。手术治疗是挽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来解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中存在的血糖控制不佳、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术后特殊体位依从性差等一系列护理问题。多学科协作模式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展的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它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通过整合各个学科的优势资源,由多学科成员一起制订适合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其已经被证实能够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血糖控制、心理状态、体位管理、视力改善和住院天数的影响,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在2019年1~8月扬州市某三甲医院眼科收集符合条件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并将其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还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玻璃体切割术后夜间特殊体位依从率、视力和住院天数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当日的空腹血糖达标率较对照组高、术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当日、术后第一日和术后第二日玻璃体切割术后夜间特殊体位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视力较对照组提高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当日空腹血糖达标率,降低围手术期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夜间特殊体位依从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单基因病(monogenic disease)也常称为孟德尔遗传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导致,在疾病的发生中遗传因素起着主导作用,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单基因病通常包括以下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autosomal dominant,AD)、常染色体隐性(autosomal recessive,AR)、X连锁显性(X-linked dominant,XLD)、X连锁隐性(X-linked rece
掌握家庭用电结构是对居民用户设计和推行恰当的需求侧管理措施的基础。实施挨家挨户调查或是对各用电设备直接进行监测的可行性都很低;而现有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又需要以用户进线处较高频率的量测数据为基础,难以大范围实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符合当前居民用电数据采集条件的家庭用电结构非侵入式分析方法。论文首先开展不同代际结构家庭家电配置偏好度研究。通过基于密度的聚类法对常用大功率电器实施功率分档;根据各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一种以SiO2为载体,搭载具有抗氧化性的Se的新型纳米粒子,并将其涂覆于前列腺术后留置的导尿管,从而达到促进术后创面修复并减少纤维化的目的。方法:第一部分:运用“热注射法”及“一锅法”,以壳聚糖/乙酸为溶剂,制得介孔Se@SiO2纳米粒子粒子,并检测其结构、形态、粒径、体外释放等特性,同时将其涂覆于特殊处理后的导尿管。第二部分:建立比格犬TURP手术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痤疮患者行复合酸治疗的临床获益,指导未来痤疮的合理药物使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5月收治105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复合酸、果酸、水杨酸均治疗,每隔3周一次,共计进行4次治疗。分别于治疗1次后(W3)、2次后(W6)、3次后(W9)、4次后(W12),实施图像分析仪检测采集,评估疗效,记录患者面部特征(紫质、红色区、棕色斑、色斑、紫外线、斑点、
目的:探讨血管直径与主动脉弓上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相关性,为防止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弓上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变影像学特点、血管直径、支架类型、抗栓药物使用时间等。在手术后
目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也称之为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在各个年龄段致病,尤其可引发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为试图寻找苏州地区左氧氟沙星耐药无乳链球菌的分子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2018-2019年临床分离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分布、耐药基因、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蛋白质谱学特征,探究相
目的:产后出血及子宫异常出血等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子宫内膜局部缺血性损伤。缺血通常伴有再灌注,对子宫内膜造成进一步损伤。缺血再灌注会诱发产生活性氧(ROS)产生、脂质过氧化、使DNA损伤加重,并引起子宫内膜细胞死亡。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与其KGF受体(KGFR)并行,之后KGFR将被磷酸化,募集KGF受体基质2(FRS-2)和其他衔接蛋白以激活下游信号级联。PI3K-AKT-m TO
DNA磷硫酰化修饰是在DNA上的一种独特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其中,非桥接的氧原子以序列选择性和立体定向方式被硫取代。这是首次在DNA磷酸核糖骨架上发现的生理修饰,也是首次在DNA中发现除碳、氢、氧、氮、磷外的第六种元素-硫元素。磷硫酰化修饰最初是从变铅青链霉菌提取DNA在电泳过程中发生降解而发现的,至今已在200多种细菌和古细菌中被检测到,但修饰频率不一样,且存在修饰序列多样性。最近,单分子实时测序
研究目的探讨无锡市区4237名7~12岁儿童屈光异常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12月于无锡市和畅小学、融成小学、太湖新城小学、锡师附小学前校区和锡师附小阳光校区就读的42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屈光度将其分为正常组(n=2362)和异常组(n=1875)。观察不同年龄儿童的屈光分布和屈光异常的患病率,分析影响7~12岁儿童屈光异常的因素,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
目的探讨小儿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左无名动脉或伴无名动脉镜像分支与左位动脉韧带或动脉导管形成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南京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经手术确诊的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的患儿43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图像,同时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两者对比,收集超声漏误诊病例,总结归纳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