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辐照6H-SiC的缺陷分析与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C具有优良的抗辐照性,作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备抗辐照电子器件和辐照探测器,作为结构功能材料,SiC陶瓷和复合材料在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元件的制备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到载能粒子的辐照而产生大量的缺陷,进而导致各种性能退化。所以充分认识辐照缺陷的形成机制、微观构型及其对宏观物性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1.72×1019和1.67×1020n/cm2中子辐照的6H-SiC,详细结果如下:1.检测到与Si-Si振动有关的189、275、437和539cm-1峰,与Si-C振动有关的610、657和712cm-1峰,和与C-C振动有关的1420cm-1峰。大注量辐照后,还检测到1357和1603cm-1峰,它们分别属于无序石墨的A1g和E2g振动模。这些散射峰证明辐照导致SiC中形成了Si原子团、sp2/sp3C团和石墨团。2.辐照导致FTO2/6和FLO0/6光学峰在低波数区域出现了拖尾,这是辐照缺陷引起的声子限制效应。辐照导致FTO2/6和FLO0/6峰向低波数方向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造成FLO0/6-FTO2/6劈裂减小,这主要归因于VC和VSi缺陷。3.对辐照缺陷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发现Si原子团、sp2/sp3C团和石墨团分别在1100、1000和800℃退火后消失。退火过程中还检测到575cm-1峰,它在800℃退火后首次出现,1400℃退火后消失,应该属于CSiVC缺陷的Si-C振动。4.石墨团的产生强烈地依赖于辐照注量和故意掺杂的N杂质。本质上,诱导石墨团产生的是N聚集体而不是NC施主。在中子辐照过程中,N聚集体可以形成CSi(NC)2缔合体,它具有sp2C=C原子对,可起到石墨晶核的作用。5.辐照前预退火处理导致石墨团的浓度显著地降低,经过1000℃预退火处理的样品几乎不能产生石墨团。主要原因是:预退火处理导致N聚集体发生分解,辐照过程不能再形成石墨晶核sp2C=C原子对。6. X射线衍射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法揭示,经过这两种注量辐照的SiC含有的缺陷类型主要是点缺陷、缺陷团和非晶区。7.利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006)衍射峰的退火回复规律,发现衍射FWHM(半高宽)回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00-800℃、800-1400℃和1400-1600℃。8.利用(006)衍射峰FWHM的退火回复规律,开发出辐照SiC晶体测温技术。通过具体试验证实,这种测温技术可以对工作在900-1600℃范围内的部件进行最高温的测定,相对误差在3%以内。
其他文献
分析了重庆市餐厨垃圾的现状、危害以及规范化处理的必要性,提出了重庆市餐厨垃圾规范化处理的建议。
主体结构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包括钢筋、模板与混凝土等几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主体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本文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为例,重点就其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笔者对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保存的1986—2009年接尘作
钒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石煤是我国独特的一种钒矿资源,储量极为丰富.本文对我国石煤提钒的典型工艺及其废物治理进行了评述,综述了各工艺的优缺点以及酸浸、离子交换工艺的技术
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技术的特点和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发展现状,同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硅钢是双辊薄带连铸工艺最有开发潜力的钢种之一,本文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双辊薄带连铸工艺生产硅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该工艺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并指出了其研究和发展方向。
详细介绍了PROFIBUS-PA总线系统的结构类型和使用要求,并重点介绍了PROFIBUS-PA总线系统在炼钢转炉检测控制系统上的具体应用,以及在PROFIBUS-PA总线系统设计时的应当注意的事
简要介绍了方坯应力计算模型的建立,并通过采用有限元法求解,获得了铸坯在二冷段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为研究二冷对铸坯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简要叙述了顶底复合吹炼转炉技术的开发、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的类型、冶金特点以及在国内外部分转炉钢厂应用的实例.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造价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重点分析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针对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了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