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殖力是种狐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种狐选育的基础。养殖生产中评价狐繁殖力的方法除了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引进的线性无偏预测系统(Visual Sampo-PC software)和生产实践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繁殖力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引进芬兰蓝狐(Alopex lagopus)及纯繁后代,直接评定其亲代与后代在繁殖力水平上的表现情况,补充与修订了蓝狐相关繁殖力指标评估体系,为我国蓝狐育种生产与实践提供参考。繁殖力指标评估体系应用于2015年引进的90只(AB两个家系)原种和210只纯繁一代、436只纯繁二代,采用远缘、同质、优优组合选配原则进行,结合后裔测定,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国内蓝狐核心种群培育的管理评估体系。由于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因此没有涉及性本能的作用。为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后裔测定针对选定的核心种群进行评估,得出三个世代之间种公狐与种母狐的繁殖力变化的曲线。种公狐的繁殖力评估主要依据是体型、毛皮质量、精液品质(包括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有效精子数)等指标。其中体型和毛皮面积与精子活力无相关性(P>0.05);公狐单位精液量原种为1.06±0.64ml,纯繁一代为0.96±0.63ml,纯繁二代为0.90±0.53ml,呈降低趋势(P<0.05);精子密度原种为(1524.05±774.43)×106 个/ml、纯繁一代为(1844.63±947.10)× 1 06 个/ml,纯繁二代为(1931.47±755.53)× 106 个/ml,呈上升的趋势(P<0.05);精子活力原种为0.90±0.05,纯繁一代为0.89±0.06,纯繁二代为0.89±0.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精子数原种为(1227.25±655.88)×106个精子,纯繁一代为(1260.31±664.08)×106 个,纯繁二代为(1229.14±633.50)×106 个,纯繁一代优于原种与纯繁二代,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世代之间种狐精液品质没有明显差异。种母狐的繁殖力评估主要依据其体重、发情时间、受配率、妊娠率、产仔率、窝产仔数、21d仔兽成活数(母性)及性情行为等指标。其中配种前体重对繁殖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发情时间比较稳定,集中在3月15日至4月1日之间;发情受配率三个世代均为100%;妊娠率原种为88.00%,纯繁一代为83.13%,纯繁二代为83.99%;产仔率原种为80.00%,纯繁一代为81.88%,纯繁二代为82.30%;平均窝产仔数原种为8.26±3.14只,纯繁一代为6.15±2.85只,纯繁二代为7.53±3.33只,其中纯繁一代与原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纯繁二代差异显著(P<0.05),纯繁二代与原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21d仔兽成活率(母性)原种为84.99%,纯繁一代为80.08%,纯繁二代为81.01%;窝产仔数与21d仔兽成活数(母性)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45),与分窝体重呈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13);性情行为中温顺型的比例也有所改善(36.00%、54.38%、59.83%)。纯繁后代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三代仔狐育成率,纯繁一代育成率为96.03%,纯繁二代育成率为96.97%,纯繁三代育成率为97.65%;仔狐日增重纯繁一代为0.0962 kg/d,纯繁二代为0.1009 kg/d,纯繁三代为0.1054 kg/d,三个世代仔狐日增重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文所建蓝狐繁殖力评估体系适用于引进芬兰种蓝狐的选育,引进原种狐与纯繁后代之间的繁殖力没有发生改变。种公狐的精液品质是评价其繁殖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正常的表观性状(体型)与繁殖力没有直接相关性;种母狐繁殖力体系是性情温顺、配种前体重不超过9 kg、发情时间集中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窝产仔数不低于6只、21d仔兽成活数高于4只等。繁殖力体系完善和修订后最低标准为:繁殖种狐谱系清楚、健康;选配原则采用远缘、同质、优优组合;公狐精子活力≥0.7,单次采精有效精子数≥700×106个,与配母狐数≥50只;种母狐发情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4月上旬,发情受配率≥90%,妊娠率≥80%,产仔率≥80%,窝产仔数≥6只,21d成活率(母性)≥80%,育成率≥96%,母狐配种前体重≤9kg,性情温顺比例≥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