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模因的生命周期与写作教学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语言模因可根据模因的分类以及模因顺利完成各生命周期所须满足的标准来进行选择。 本文将模因论引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在语言模因论的指导下,建立了一种基于教材课文的“读—析—仿—创”的“读写结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开展一项实验,旨在探索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采用的工具是调查问卷、写作测试和访谈。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9.0对两个班成绩进行成对样本分析。 本研究试图验证以下两个假设:(1)模因论视角下立足于教材课文的“读—析—仿—创”的“读写结合”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能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总体水平。(2)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写作教学能有效转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消极看法并提高对写作的兴趣。 实验数据表明基于教材课文的“读—析—仿—创”的“读写结合”写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大量输入和有效输出,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总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这种教学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消极态度,另外,基于模因论的写作教学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上更有信心也更感兴趣。 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阐述模因论的概念、特点及生命周期,并介绍国内外关于模因论的研究现状及水平,同时这部分还介绍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语言输出假说并概述了英语写作的教学方法;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为研究设计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英语写作测试了解学生的英语写作情况及对英语写作的态度;第五章为结果分析与讨论部分。根据实验结果笔者提出的基于模因论视角的英语写作教学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改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消极态度。第六章是结论部分,主要涉及发现、存在的不足以及本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