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开放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无论是传统的贸易理论还是现代的中间品贸易理论,关于经济开放对工资差距的影响都不是直接得到,而是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产品市场竞争效应实现的。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运用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型分析了经济开放如何通过劳动力转移来影响我国地区工资差距,同时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国际贸易和FDI为特征的经济开放被认为是影响一个国家工资变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综述了FDI、国际贸易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基础上,依据劳动力曲线的移动和口Feenstra and Hanson的模型,分析了经济开放是如何通过劳动力转移途径影响工资水平的,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2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工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工资差距。其中,地区特征变量部分解释了地区工资差距,同时经济开放变量对地区工资差距也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经济开放通过劳动力转移这个影响途径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各本省因素通过劳动力迁往省内,使得本省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从而对工资的影响显著为负;其他省份因素通过劳动力迁往省外,使得本省的劳动力供给减少,从而对工资的影响显著为正。同时,由于各FDI因素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影响主要体现在各地区高技术工人工资中。由于各内资进出口因素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各地区低技术工人工资中。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