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当脓毒症患者并发脑功能障碍后其病死率将显著增加,而且SAE不但可引起短期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还可能导致长期不可逆的认知功能障碍。对确诊SAE的患者进行早期、恰当的治疗将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但目前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仍无特效药物,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甘草酸是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天然抑制剂,近年来其抗炎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证实甘草酸可在感染、胰腺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同时也有研究发现甘草酸能透过正常大鼠的血脑屏障,进一步研究表明损伤脑组织周围血脑屏障会减弱或破坏,使甘草酸更容易渗透到受伤的脑组织,抑制脑损伤大鼠HMGB-1蛋白表达及分泌。甘草酸二铵是新一代甘草提取物,其较传统甘草酸制剂稳定性更好、溶解度更高且生物活性更强,目前对于甘草酸二铵能否对SAE起治疗作用仍缺乏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甘草酸二铵对SAE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目的:探索甘草酸二铵对S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探寻SAE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分组及建立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SAE组(C组);SAE+甘草酸二铵组(D组)。建立模型:鼠适应性饲养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SAE模型。于确定为SAE模型后30min和24h,D组大鼠灌胃给药120mg/kg。(2)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活动、学习、记忆能力。(3)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IL-1b、IL-6、TNF-α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阶段:定位航行实验中,任意一天S组、D组与C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一天各组间游泳速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实验天数的增加,C组逃避潜伏期逐渐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逃避潜伏期逐渐减少,d2与d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第1-3天逃避潜伏期逐渐减少(p<0.05),d4与d3相比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S组、D组穿越原平台次数较C组增加,在目标象限活动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组大鼠相比,C组大鼠海马体组织中HMGB-1、IL-1b、IL-6、TNF-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D组大鼠各蛋白水平较C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结论:研究表明,SAE会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空间定位能力,而甘草酸二铵可通过降低HMGB-1及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对SAE大鼠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