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修饰多孔钽植入兔股骨髁钽-骨界面成骨机制的体内实验研究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兔股骨髁骨缺损模型,通过组织学检测方法观察钽-骨界面成骨情况及相关成骨蛋白表达,研究钽-骨界面成骨机制,评估PL修饰国产多孔钽支架的骨修复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1实验材料及分组:选取数枚大小适宜的的国产多孔钽支架材料,超声清洗,部分使用PL进行修饰,备用。将36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PL多孔钽组、多孔钽组及空白对照组。2手术步骤:将实验兔麻醉后,取左股骨外髁处去毛、备皮、消毒、铺单,于左股骨外髁处取长约2.5cm的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逐步暴露股骨外髁,使用3mm克氏针骨架钢丝钻入股骨外侧髁,制造大小适宜的腔隙性骨缺损。将多孔钽支架植入各组实验兔骨缺损处,支架尽可能贴近宿主骨孔道壁,空白对照组只制造骨缺损,不植入多孔钽支架。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术后予以抗感染处理。3术后实验动物基本状况观察。4取材及标本解剖观察:各组实验兔分别于术后2、4、8、16周处死,取材并查看各组骨缺损处的解剖情况。5组织学检测:HE染色观察钽-骨界面成骨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成骨蛋白Integrin-β1、Vinculin、F-actin、p38及pp38表达,图像采集后,使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得出IOD值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硬组织切片Goldner三色染色法观察国产多孔钽支架新骨长入的不同阶段,VG染色行新生骨计量学分析。6钽-骨界面扫描电镜:观察国产多孔钽支架成骨细胞附着及新骨长入情况。结果1术后2天时间内,实验兔精神状态不佳,活动量少,进食少许饲料及饮用水,粪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1周后实验兔活动量明显增加,饮食及精神状况恢复正常;2周后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伤口无红肿,渗液及支架脱出等现象。2标本大体观察:术后各时期解剖观察切口处均无明显炎症反应,多孔钽支架未见松动及脱出。各组支架逐渐被新生组织覆盖,而空白对照组新生骨痂少,骨修复效果不如另外两组。3 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周各组可见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及成骨细胞,未见明显新生骨痂;术后4周PL多孔钽组较多新生软骨基质,多孔钽组少量新生软骨,空白组未见明显软骨痂;术后8周PL多孔钽组及多孔钽组支架基本被新生骨痂覆盖,空白组少量骨痂;术后16周各组支架均被新生组织完全覆盖,PL多孔钽组及多孔钽组硬骨痂明显多于空白组。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ntegrin-β1、Vinculin及F-actin:术后各时间点PL多孔钽组及多孔钽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术后2、4周PL多孔钽组表达高于多孔钽组(P<0.05);PL多孔钽组4周表达均高于其他时间点,多孔钽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8周表达均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p38:术后各时间点PL多孔钽组及多孔钽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术后2、4、8周PL多孔钽组表达高于多孔钽组(P<0.05);PL多孔钽组4周表达均高于其他时间点,多孔钽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8周表达均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pp38:术后2、4、16周PL多孔钽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多孔钽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术后2、4、8周PL多孔钽组表达高于多孔钽组(P<0.05)。PL多孔钽组4周表达均高于其他时间点,多孔钽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8周表达均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5硬组织切片观察:早期多孔钽孔隙内可见零星橘红色新生类骨质,随植入时间的延长,孔隙内橘红色新骨及绿染矿化骨逐渐增多,骨质逐渐成熟。新骨长入计量分析显示:同一时间点PL多孔钽组新骨面积分数均高于多孔钽组(P<0.05),两组新骨面积分数均随支架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增大,术后16周新骨面积分数均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6扫描电镜结果:同一时间点PL多孔钽组支架成骨细胞数量及骨胶原纤维多于多孔钽组,新骨逐渐长入支架孔隙内,支架逐渐被新骨包绕。结论1 PL修饰的国产多孔钽支架材料拥有更强的骨修复能力。2 PL可促进新骨长入多孔钽内部孔隙,并加速新骨成熟。3 PL可促进相关成骨蛋白Integrin-β1、Vinculin、F-actin早期表达,激活p38MAPK通路,促进成骨细胞早期迁移、黏附、增殖及分化。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我们京师实验小学的“发现 ”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对学生潜能的发掘;更加注重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发展的主人,从而实现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未来美好生活奠基。  在“发现 ”课程的设计阶段,我们就意识到要打破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其理论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實践中接受教育;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
期刊
“发现 ”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以培养目标为方向,以促进学生的不断发现与成就为动力,实现植根于每一个儿童的课程。基于“发现 ”课程的“访蔬菜王国,寻创新发现”展示活动就是基于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开展的,旨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课程活动中,我们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同时穿插“讲故事”“猜谜语”“制作美食”等各种小游戏,让课程活动变得更加
期刊
行动教研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由园长、教师,有时也有家长或某一领域的专家等人共同参与的,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的教研活动。以“发现问题——即时教研——实践行动——反馈成效——发现新问题—再次教研”的路径,不断推动问题的解决及探究的深入。具有沉浸式、陪伴式、就地式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教研来说,研讨时间更加灵活,研讨问题更加鲜活,研讨人员更加多元,策略建议更加及时。  行动教研应运而生  春回大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