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环画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究其历史渊源,在汉代甚至更早以前的墓室壁画中就有出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衍变,由最初的以图释意,到以图插文,图文互仿,再到读图时代的重图轻文。连环画的图像叙事功能和文学叙事功能之间互相转换角色,直接影响并推动了整个连环画叙事艺术的发展及归属,形成了现在图文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文学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二者的表达媒介不同,在叙事上各有优劣。在绘画视觉形象语言表达连续时空的范式中,文字能动态地诉说情节和思维,图像能直观传递形象加快对内容的理解。图像和文字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却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连环画无限的艺术感染和审美愉悦。读图时代背景下关于文字与图像的研究是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基于连环画创作中的图文关系,谈文学语言的绘画转换。文章以笔者的毕业创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分析法,从创作路径中思索文学语言向绘画转换的方法论。并总结艺术创作者、艺术作品、观者三个要素作为文学语言向绘画转换的关键点。最后从连环画的独特审美特征和文学语言与绘画表现形式的统一上提出关于连环画创作的思考。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的内容及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第二、三章分别从文字内涵和绘画创作两方面对自己创作思路的整理和总结。按照连环画《变迁》创作的路径,从创作冲动、思考和提炼选题、人文精神的展现、创作中图式符号的选择、镜头语言的运用、再到绘画媒介,用实例讲述了连环画文学语言的绘画转换。第四章用艺术创作者、艺术作品、观者三个角色在不同阶段担任不同的分工,总结归纳了文学语言向绘画转换的方法论。从连环画图文结合的艺术形式中带来的连环画绘画性、文学性和叙事性等多重审美乐趣的角度,阐述连环画图文互动关系带来的审美愉悦。用中国传统书画中的题画诗和优秀的连环画作品例证文学内涵与绘画语言的统一之美。最后,提出当代连环画创作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守本土人文精神的传承,注重当下实践生活的感悟;用鲜活的语言形式、生动的画面情节将文学内涵与绘画形式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