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共同作用下张拉膜结构响应分析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跨度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多。膜结构以其质量轻、造型优美、跨度大、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脱颖而出。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膜结构对风荷载比较敏感,所以风荷载成为膜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荷载。但是实际中,大风、暴雨往往相携而来,风和雨之间相互影响,使得结构周围的风场就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出现了一些风荷载未达到设计荷载而结构发生先破坏的现象,这就为膜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以这一现象为研究的出发点,对风雨共同作用下的张拉膜结构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了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及其求解过程,包括流体的控制方程、湍流模型、计算域离散和离散方程求解,介绍了几种湍流模型,通过对比选取了适合本文数值模拟的湍流模型即Realizable k-ε模型。然后对马鞍形张拉膜结构在四个风向角(0°、15°、45°、90°)下的风荷载绕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风向角作用下膜表面的风压系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450风向角时膜面的正负压力系数均达到最大。最后采用多相流理论中的欧拉-欧拉模型来建立风雨共同作用模型,考虑雨滴对风流场的影响及风驱雨对膜结构影响等因素,研究了在不同风速和降雨量时,风雨共同作用对马鞍形张拉膜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及结构响应。结果表明,风雨共同作用较纯风相比,膜面的压力系数、位移和应力值分布有明显变化,且随着风速和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50风向角时结构最为敏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因兼具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成为新型结构体系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在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中,节点的设计和计算是关键问题之
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将耐腐蚀的FRP筋置于截面的边角区域或截面受拉边的下排,将易锈蚀的钢筋放置于截面的内部或受拉区的上排,这一配筋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构件的耐久性能,同时使构件
学位
隔震技术是通过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延长结构侧向振动的基本周期,从而减小对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反应。目前我们常用的隔震装置是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支座和
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融合了钢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的优点,小震下结构有很大侧向刚度,大震下梁柱连接有较大的转动能力,具有广泛
孔道灌浆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在使用过程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目前孔道压浆不密实的问题在桥梁建设中十分突出,有鉴于
在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梁柱连接发生了大量的脆性破坏,显示出人们对结构钢断裂破坏机理认识的不足。目前,断裂已经成为许多行业最为苦恼的问题之一,它
建筑结构长期在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其整体性能将会逐渐变差,这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采用CFRP片材进行混凝土梁抗弯加固已逐渐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方
烟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构筑物,它的抗震安全性能关系到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并且对整个城市的抗震减灾生命线功能也有很大影响。多年以来,有过许多对烟囱结构抗震性能的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一般由固体骨架和孔隙流体组成,在强烈地震动作用下,土体的显著非线性及固液两相性质会使土体发生孔隙水压与土骨架耦合变形作用。另
近年来,隔震结构在工程抗震领域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中国内外应用最多的是叠层隔震支座的隔震体系。考虑到将隔震垫放置在钢筋混凝土柱顶部所组成的串联隔震体系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