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和低温下高强钢断裂模式的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梁柱连接发生了大量的脆性破坏,显示出人们对结构钢断裂破坏机理认识的不足。目前,断裂已经成为许多行业最为苦恼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构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钢结构这一领域同样也不例外。为避免钢结构脆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主要从应力状态对金属材料的破坏进行了断裂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为研究结构钢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断裂机理和抗断设防,分别对不同厚度材质为Q345的缺口板、开孔板、刻痕杆试件进行了常、低温断裂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常温试验包括10个4mm厚和15个l0mm厚结构钢缺口板试件、10个16mm厚结构钢半椭圆形缺口板试件、10个16mm厚结构钢椭圆形开孔板试件、18个26mm厚结构钢缺口板试件和20个结构钢刻痕杆试件;低温试验包括10个16mm厚结构钢半椭圆形缺口板试件和20个结构钢刻痕杆试件。试验显示:初始裂纹出现在应力较集中的缺口心部或刻痕心部,沿厚度方向贯通后再沿宽度前进直至断裂,试件最终在薄弱截面断裂,断口有大量暗灰色韧窝。随着试件厚度增加,断裂延性降低;改变缺口尺寸,试件缺口或刻痕愈尖锐,开裂延性愈差,较平缓试件,净截面平均开裂强度略高,说明断裂载荷主要取决于缺口或刻痕根部净截面面积,显示了缺口顶端应力场对刻痕根部净截面断裂强度的影响。通过对常温下缺口板、开孔板、刻痕杆和低温下缺口板断裂试验进行基于金属静水应力型广义屈服模型和Mises屈服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裂纹起始于缺口边缘内侧或刻痕心部的三轴强约束区域,裂纹在厚度方向贯通后沿宽度发展。断裂应力场分析表明:建议的金属静水应力型广义屈服模型较Mises屈服模型有更高的精度;同时对基于广义屈服模型下的金属椭球面断裂准则、Hancock等效应变断裂准则、Wierzbicki等效应变断裂准则和第一主应力断裂准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公式对于预测裂纹初始位置均具有较高的精度,但由于Hancock等效应变断裂准则和Wierzbicki等效应变断裂准则缺乏断裂时等效应变临界值而甚为遗憾,相比之下金属椭球面断裂准则和第一主应力断裂准则给出了断裂临界值故可用于判断断裂位置。由于第一主应力断裂准则是以延性材料为基础而得出的断裂准则,可用于预测延性材料在应力三轴空间中微裂纹的形成及断裂,而椭球面断裂准则是根据三向等拉伸应力状态下高强钢屈服和宏观脆断的重合性,提出的高强钢在应力三轴空间的断裂准则,因此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广的普适性。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国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国。伴随着能源的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长久以来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消费结构,
为了消除黄土湿陷性对黄土地区工程的不利影响,国内外不少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下,发明了许多可以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
梁柱连接在钢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等性能。而梁柱连接处应力集中,内力分布复杂,其设计计算和施工处理很复杂,性能难以控制,因此受到
随着建筑结构向大型化发展,将智能材料应用于建筑结构的主动抗震控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压电智能结构就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主动控制是当前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高新
高层建筑常因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需要,顶部设置突出屋面的小塔楼—楼梯间、电梯间及钢塔等附属物。由于其刚度和质量均比主体结构小很多,因而在强风或地震动作用下产生显著的“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因兼具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成为新型结构体系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在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中,节点的设计和计算是关键问题之
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将耐腐蚀的FRP筋置于截面的边角区域或截面受拉边的下排,将易锈蚀的钢筋放置于截面的内部或受拉区的上排,这一配筋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构件的耐久性能,同时使构件
学位
隔震技术是通过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延长结构侧向振动的基本周期,从而减小对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反应。目前我们常用的隔震装置是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支座和
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融合了钢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的优点,小震下结构有很大侧向刚度,大震下梁柱连接有较大的转动能力,具有广泛
孔道灌浆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在使用过程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目前孔道压浆不密实的问题在桥梁建设中十分突出,有鉴于